1862年,美国通过立法(莫里尔法案),由正*府拨地在各州建立州立大学,陆续建了68所。
1863年,设国家科学院(咨询机构)。到1914年大战爆发前,美国正*府建立了一整套与工业,科技,医药研究有关的机构,中央集拳起到了最重要作用,它解决了经费保障和人才保障问题。
美国那些垄断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如杜邦化学,通用电气,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洛克菲勒的石油,卡内基的钢铁……
企业赚了钱,要保持技术优势,又将钱投入到研发之中,这阶段美国的大型工业实验室发展到了365个,拥有一万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
教育方面,麻省理工大学创立于1861年,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仿效德国,建立了研究生制度。大学的发展,把高等教育从教会和私人手中解放出来,为美国工业劳动力素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一战到二战(1914-1945)
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大国,科学技术发展是它追赶欧洲列强的命根子。
1916年,威尔逊总统在1863年设立的国家科学院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研究(委)员会,由天文学家哈雷负责,全面协调正*府,大学,企业之间的科技研究机构。爱迪生则参加了海军顾问(委)员会。
该阶段特点:
一,以国家之力将科研深刻融入到国民经济之中。
二,大规模有计划的集体合作研究。
到1930年,工业实验室由365所增加到1650所,正*府计划和资源集中是一方面,企业巨头的私人基金会是另一方面,简单说就是科研经费渠道来源多样化。
不过大萧条爆发了,这是高度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结果,1933年实施罗斯福“新正”自救。
罗斯福“新正”带着社会主义色彩,强调正*府对经济的干预,努力修补自身体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