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45年以后国际关系史熟悉的人,应该会觉得这些推特背后的情绪是非常熟悉的:1960年代,接到古巴要求提供保护的邀请之后,“脑洞大开”决定将中程弹道导弹运进古巴的苏联带领人赫鲁晓夫,时常会陷入这种基于错误知识结构和一厢情愿思维模式的状态之中,然后以拍脑袋的方式作出某种看似强硬的要价。
或许历史老人觉得毛熊在那个世界里过于寂寞了,因此希望加速鹰酱去那里陪伴毛熊的历史进程,在隔了差不多半个多世纪之后,这种具有显著“自残式要价”的思维框架,被植入了灯塔国当代大统领的脑袋里,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为什么说是“自残式”要价呢,最主要的理由,是特朗普总统作出的判断,与经济规律和现实,不是相去甚远,而是基本南辕北辙:
1、将21世纪的世界当成了19世纪的地球。美国对中国征税导致美国收益绝对增加,中国收益绝对受损,是将19世纪重商主义的逻辑套用到21世纪。根据特朗普的推特,其描述的场景是这样的: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全部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与美国企业或者投资无关;美国征收的关税全部由中国商品的制造商,以及出口商承担,完全不会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身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全部是终端产品,基本不涉及中间件;即使有美国企业从中国进口相关中间件进行加工,这些企业能够几乎不受损失地重新布局供应链。
2、将中国市场当成可以随便被替代的市场。特朗普非常清楚在选举年惹毛共和檔基本票仓即美国农场主的后果,因此他脑洞大开地认为,可以在2019年复制1950年代艾森豪威尔正*府实施的所谓“食物换和平”的做法,从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中拿出一部分,购买美国农场主原先销往中国的农产品,并将其提供给世界上遭受贫困和饥荒的国家,实施人道主义援助。
根据2017年执行该计划的美国对外援助署的年度报告,2017年全年“食物换和平”计划从美国农场主购买的粮食总量是140万公吨;根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处的统计报告,2012年的数据,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是2597.2万吨,棉花148.0万吨;而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7年的数据,中国全年从美国进口大豆32,855,582吨。非常明显,特朗普拍脑袋想农产品替代方案的时候,他经常自夸的商业天赋应该暂时处于关闭状态,某种来自纳瓦罗的“蜜汁自信”,支配了灯塔国现任大统领在那个瞬间的脑回路。
如果算术都不好,怎么实现“交易的艺术”?
3、将美国相关机构的研究成果完全置之不理。特朗普从竞选总统开始到现在,始终将“成功商人”和“交易艺术”挂在嘴边,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懂经济,爱民生,熟悉业务的能力型大统领,以此区别其所不屑的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人间疾苦的华盛顿建制派。不过,显然这次在关税的问题上,相关机构的研究结果并不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