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底部的水下工作帮助地质学家发现,摧毁了中生代动植物的巨型小行星以很大的角度落到了地球上。这使他跌倒的后果尽可能地具有毁灭性。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通讯》上。
“我们的计算表明,小行星以非常陡峭的角度下降,与地平线成60度,从东北向地球移动。这是坠落最危险的情况,这是由于最大量的尘埃进入大气。它散布在整个星球上该著作的作者之一,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加雷斯·柯林斯说,这导致了一个成熟的“核冬天”的来临。
在大约65。5-66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约10-15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到地球上。他离开了墨西哥南部奇克苏鲁布300公里长的巨大陨石坑。科学家们毫不怀疑他真的跌倒了,不过他在恐龙和海洋爬行动物灭绝中扮演的角色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尤其是在三十年前,美国古生物学家马克·理查兹提出,由于印度现代德干高原地区大量的岩浆和火山喷发,古代恐龙灭绝了。它们要么在小行星坠落的同时发生,要么在小行星坠落之前发生,从而产生了强大的温室效应,并在大气和海洋水域中充满了大量的硫化合物,极具腐蚀性和毒性的物质。
最近,许多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开始暗示这两种事件可能是相互关联的。小行星的坠落可能对地球的肠和地壳的结构产生特殊的影响,这可能会引起德干高原和海洋中脊附近海底的火山喷发。
恐龙时代的终结
柯林斯和他的同事们了解到这种大灾难如何发生的新细节。他们在墨西哥湾的底部工作-Chicxulub火山口形成时形成了保存完好的岩石。过去四年来,研究人员对这些矿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漏斗本身的形状进行了研究,地质学家希望借此了解这颗小行星到底是如何坠落的。
地质学家利用这些数据创建了一个准确的火山口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试图重现陨石坑,用大小,质量和成分不同的小行星推动虚拟地球,并改变其坠落的角度和方向。
事实证明,只有当小行星几乎垂直于地球表面坠落并朝着陨石坑的东北边缘移动时,才能再现奇克苏鲁布的真实深度,中心高度的高低以及内部岩石压缩的性质。
据研究人员称,这种灾难的类似情况是当时地球上所有生命中最不幸的。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如果小行星以15°的角度落到地球上,释放的灰尘,二氧化碳和硫化合物的量将减少大约三倍,并且如果垂直下落,则减少一个数量级。
正如地质学家所希望的那样,对火山口岩石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他们计算出小行星蒸气蒸发的确切岩石数量。因此,有可能评估其质量以及该天体的许多其他特性。反过来,这将有助于了解陨石坑在其他行星上的产生方式,并有助于评估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事件是否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