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子之路,有的人趁火打劫,有的人在伤口上撒盐。
有一次,申军良遭到抢劫。
对方不仅人多势众,还有凶器。
申军良什么财物都不在乎,唯独那个手机。
为什么?
因为手机是他和儿子连接的唯一希望。
万一有人知道儿子的下落,
按照寻人启事的电话打过去,
而自己却没有接到电话,错失时机。
那该多么痛,多么恨。
坏人怎会理解他?手机还是被抢走了。
一向很坚强的申军良,感到前所未有地无助。
他意识到:当你最脆弱无力的时候,
这个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单纯美好。
走投无路时,申军良也相信过「蓄意的谎言」。
他被所谓的「好心人」骗过不少钱,
哪怕说辞再荒唐,申军良还是选择相信。
不断地汇款、转账,到头发现是骗局。
他是傻吗?不是的。
他只是不愿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甚至将希望,寄托在一次次显而易见的骗局中。
对他来说:
每一次受骗的可能,都意味着儿子活着的可能。
自己已经失去过一次,不想再失去任何机会。
02
对于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
最残忍的到底是什么?
是无法痊愈的伤痕。
申聪的妈妈,是亲眼见着孩子被抢走的。
那一刻,她愤怒、崩溃、无力。
之后的15年,自责和愧疚如同阴云,
无时无刻不笼罩着自己。
不堪负重的她,最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至今尚未痊愈,人生只剩灰色。
是无的放矢的迷茫。
申军良一家恨透了人贩子。
可人贩子到底在哪?
他们根本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目标去恨。
是无法团聚的遗憾。
每逢佳节倍思亲,
别人家过节,他们家过关。
除了精神上的刺激和摧毁,
还有对儿子无尽的牵挂和想念。
“如今他该长大了,学习怎么样?
长高了没有?胖了没有?
脾气性格好不好,会不会在别人家吃苦受(委)屈......”
是无限失望的死循环。
2016年,参与拐卖申军良儿子的人贩子
张维平被警方抓获。(张维平于2018年被判处死刑)
申军良得知消息后,激动到无法自已。
他浑身颤抖地问:那我的孩子被找到了吗?
虽然没有等到一个确切的答复,但却是自己离希望最近的时刻。
于是,他根本顾不得孩子的身高体重,
就去商场把孩子的新衣服新书包都买好了,
特意找朋友借车,迫不及待地打算从济南开往广东。
仿佛这一切准备好了,儿子也会如期见到。
遗憾的是,他的儿子没有被找到。
他再次失望,不知如何面对这一切。
时间的煎熬,失败的痛苦,寻子无果的愤懑...
让申军良有些泄气,他开始悲观起来:
就算孩子找回来了,
也意味着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
孩子还会接受他吗?会不会不愿意回来?
他不敢继续往下想。
因为很多被找回来的孩子,都不愿再回到原生家庭。
「团儿不圆」,几乎成了大部分失孤家庭的宿命。
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过寻找......
申军良写给儿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