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弹道导弹在进入程序飞行阶段后是按照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根据导弹飞行时间、弹道高度等数据就可以推算其最大射程。库叔为此请教了中国导弹技术专家、量子防务首席科学家杨承军教授,他表示,根据自己对这次朝鲜导弹试验的测算,这个“火星-14”型号导弹的射程,最大也就5000公里多一点,只能算是中程导弹的上限,还不能称为洲际弹道导弹。
对此,库叔进行了测算。导弹从朝鲜本土发射,按照5000多公里的最大射程,“火星-14”导弹最多可以到达白令海峡刚刚覆盖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即便是按照韩国方面的测算,6000公里也只是覆盖了阿拉斯加的部分地区。以此判断朝鲜已经拥有了威胁到美国核心本土的导弹还为时过早。
承军教授告诉库叔,朝鲜此次成功试射确实说明朝鲜的弹道导弹技术有了新的提高,不过发展洲际导弹的许多核心技术朝鲜还没有掌握:如把单机运载火箭进行可靠的串联连接、并联连接、或像一些国家那样单纯地把导弹尺寸放大,弹体加长、直径加粗。不过这样一来,还需要改变了导弹长细比的条件下进行飞行受力方面的论证和计算,否则就会增大发射的失败概率。他认为,朝鲜目前的中程导弹多是采用这种简单方式增程的,这也是朝鲜导弹发射成功概率低于60%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朝鲜要达到“核强国”的目标,还需要将运载火箭即弹体与核弹头进行可靠的结合、可靠的分离和可靠的引爆控制。核弹头与弹体两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将两者固定到一起这么简单,还必须要解决好相关引爆方式、引爆控制、保险措施等的多种技术问题。
从之前世界有核国家的发展历程看,从实验成功核装置到实现其武器化,即成为核导弹,美国和苏联用了六到七年的时间,我国也用了两年多,更不用说整体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的朝鲜了。朝鲜距离其宣称的拥有对全球战略目标的核打击能力还有不少科学技术、自动控制、保险措施以及材料工艺等多个领域的难题需要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