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吉度头条

樟塘村的文化墙让周叔垣爱上了这种创作方式,而这种崭新的创作方式也慢慢在吉安城中兴起。很多人慕名寻来,每次沟通好后,周叔垣都认真对待。认真地去了解当地特色,认真地创作,认真地上墙作画。

6年间,有过夏日炎炎汗如雨下,有过寒风袭来身打颤,有过连夜赶工头顶矿灯。多数墙体在室外,作画条件很艰苦,可是周叔垣从来没有放弃过。

8月14日,记者来到吉水县(市)金滩镇燕坊古村,探访他在那画过的文化墙。那面墙长达21米,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没有分割。“鄢式肇基”、“和睦共处”、“杨万里留诗”、“文天祥游杏园”、“解缙对句”、“刘应秋巧对”、“邹元标倡建大码头”、“商贾巨头鄢应凰”等8个故事有机结合,形成一副类似清明上河图般完整的画。

游客在燕坊古村文化墙前驻足。记者潘虹莉摄

游客在燕坊古村文化墙前驻足。

同行的姑娘快步走上前去,一边惊呼“这种形式真不错”,一边近距离缓缓欣赏这面文化墙。

据该县(市)文广新局檔组带领黄淑英回忆:“前年恰逢燕坊打造4A级景区,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必须要有一个突破。经过沟通,我们一同选出了相关的8个故事,并从‘清明上河图’获取灵感,注重画面的连贯性,出来后大方、美观,却又不失内涵。”

夜里作画。记者潘虹莉摄

夜里作画。

9月24日,在吉水县(市)文峰镇玉山村西坑自然村。夜幕下,周叔垣在汽车近光灯的光照下工作。双脚踩在板凳上,一手拿着手稿扶着墙,一手拿着笔慢慢写、慢慢画。七彩的霞光渐渐被黑夜吞噬,夜里的村庄很静很冷清。静到能听到画笔与墙壁摩擦的声响,冷清到只有孤影陪着他。

请他来作画的村民叫涂征云,他们村去年建了祠堂,名曰“涂氏宗祠”。但祠堂内墙和祠堂外的小广场边的墙壁都是光秃秃的。在外做小工程的他,看到别处的文化墙图文结合有特色,内容又是村中事儿接地气,于是乎,他就从别处找来了周叔垣的电话号码。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