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4月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带领小组成立以来,该区主动融入全省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围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青原和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合力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融合发展,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青原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8%,城市绿化率提升至47.9%,空气环境质量常年稳定在国家Ⅱ级标准以上,主要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整体状况优良。
创新体制机制 合力共建生态文明
青原区坚持生态立区,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编制、组.织带领、考核奖惩和资金投入机制。
坚持科学统筹谋划。青原区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青原样板”,从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引导绿色生产、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进行了专门规划,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了水库水质整治、“三改三清”、农村清洁工程等一系列专项环境整治和生态提升行动方案。
健全组.织带领机制。青原区成立了区(委)带领任总指挥的高规格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带领小组,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与督查。各部门乡镇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带领体系,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建设组.织网络,全区上下形成了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生态系统修复长效管理机制。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向生态建设方面倾斜,仅本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数占68.4%,投资额占66.9%。
保护资源环境 合力提升生态优势
青原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扎实开展自然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青原区把生态红线视为发展生命线,将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公益林等纳入生态保护区范围,按生态敏感程度划定生态红线保护面积195.2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1.4%。建立水资源红线制度,分解落实了“十三五”期间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计划,编制上报了《青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在严格山水林田湖管控工作中,青原区着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了区、乡、村三级“河长”“库长”组.织体系,强化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保护,对富水河、孤江全面实施禁采,关闭采砂场18家,全区水库水质达标率95%以上。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完成造林面积2.5万亩,森林抚育9.5万亩,加强了2.08万公顷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