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吉度头条

 文峰镇井头大桥下栖息地,蓝喉蜂虎停在篱笆上。柯坫华供图

  文峰镇井头大桥下栖息地,蓝喉蜂虎停在篱笆上。柯坫华供图

樟山镇清湖村栖息地,蓝喉蜂虎栖息在枝头。柯坫华供图

  樟山镇清湖村栖息地,蓝喉蜂虎栖息在枝头。柯坫华供图

樟山镇清湖村蓝喉蜂虎栖息地松树遍布。记者林益民摄

  樟山镇清湖村蓝喉蜂虎栖息地松树遍布。记者林益民摄

  蓝喉蜂虎,其头顶及上背为巧克力色,过眼线黑色,翼蓝绿色,腰及长尾浅蓝,下体浅绿,以蓝喉为特征,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鸟”。它喜近水低洼处的开阔原野及林地,繁殖期聚于多沙地带,分布虽广,却不常见。由于其极具观赏价值,其栖息地常引来全国各地鸟友和影友争相造访,前来拍摄。

  在吉州区樟山镇、吉水县(市)文峰镇等地,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柯坫华博士发现了蓝喉蜂虎群栖的现象,并对蓝喉蜂虎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日,记者跟随柯坫华博士的脚步,来到蓝喉蜂虎的栖息地进行观察,面对面与他交流。他表示,蓝喉蜂虎属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在我国各地分布的自然种群通常较小,其繁殖和栖息环境又极易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所以亟待对这一物种的栖息地环境进行保护,将蓝喉蜂虎打造成吉安闪亮的生态名片。

  8年追踪探寻物种奥秘

  我国有7种蜂虎科鸟类,蓝喉蜂虎是其中的一种,它分布范围最广,但相关野外研究却比较少。

  2010年,柯坫华博士在野外观鸟时,意外地在吉州区樟山镇清湖村的一块河滩地上发现了几只奇异美丽的小鸟,拍照后拿回去研究,发现这就是“中国最美的小鸟”蓝喉蜂虎。作为研究方向主要为鸟类学的专家,蓝喉蜂虎的出现让柯坫华博士兴奋不已,他决定对此鸟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2011年以来,每年的5月至9月,柯坫华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以每星期一次的时间间隔,来到清湖村的河滩地蓝喉蜂虎的栖息地开展相关研究,并在全国核心期刊《动物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蓝喉蜂虎的捕食行为与食性》,揭示了该物种行为习性和食性,为进一步开展对该物种的野外保护工作奠定了前期基础。去年,柯坫华博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吉水县(市)文峰镇井头大桥下的一处河滩地上,也有10多只蓝喉蜂虎在此栖息繁殖。目前柯坫华博士正着手研究蓝喉蜂虎繁殖生态与保护生物学,准备走遍全国各地,对这整个物种生存状态、分布及它的迁徙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营巢地遭破坏种群数量锐减

  据柯坫华博士介绍,2011年,他在樟山镇清湖村的河滩地上发现了30多只蓝喉蜂虎,之后数量一直锐减,直到现在,蓝喉蜂虎在此地只剩下2只。究竟是什么因素让这美丽的小鸟在此锐减呢?

  柯坫华博士的研究表明,蓝喉蜂虎对其栖息地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营巢地上。在我国南方,蓝喉蜂虎并不缺乏食物来源———蜂类、蝶类、蜻蜓类昆虫,说明食物不是限制它们生存的主要原因。但其营巢地通常选在具有细沙基质的河滩地环境下,这些自然河滩地环境极易遭到破坏,通常被开发为农耕地,或其它非农用地。适宜营巢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当地蓝喉蜂虎种群不能正常繁殖,数量锐减,乃至消失。

  清湖村河滩地环境的变化很能说明这一点。近日,记者在这蓝喉蜂虎种群曾经的营巢地发现,该处河滩已被当地村民承包并种上了松树,成了一片松林。松树的根系遍布,改变了土壤结构,阻止了蓝喉蜂虎在原有地块挖洞营巢。当日只在松树林外,发现了一处蓝喉蜂虎的营巢点。临近的河滩则被耕作利用,成了菜地,未发现蓝喉蜂虎营巢现象。

  建立保护区打造响亮生态名片

  据观察,目前,吉水县(市)文峰镇井头大桥下的一处河滩地的河堤上,这里尚有10多只蓝喉蜂虎在此营巢。堤下的河滩地被用来种植蔬菜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于是蓝喉蜂虎不得已在堤上营巢。堤上不少耕牛来回走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耕牛活动频繁以及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个尚适宜蓝喉蜂虎营巢的具有细沙基质的河堤,不久将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事实上,记者到该处采访后的第二天,已有部分巢洞被耕牛踩坏。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