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杨贵妃自身的聪明。以及杨贵妃在一起是一种享受。皇帝对女人的爱,一大半是与性有关的,只要保存住了男人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就会保存住男人对自己的兴趣,所以杨贵妃在以及唐明皇亲热时,坚持不点灯。她只允许唐明皇感觉自己而不让他真正地看到自己,只要灯一亮,她必然已穿好了衣服,任唐明皇怎样要求,她最多就是让唐明皇看看自己性感的内衣。这种与别的女人百依百顺相比截然不同的做法不但没有激怒唐明皇,反而极大地激起了他对杨贵妃的兴趣。
其五,会掉唐明皇的胃口。唐明皇贵为一国之君,却无法看到杨美人的玉体,很是焦急。便采用了偷窥的方法,他趁杨贵妃在华清池洗澡的时候,趴在窗户外偷看,谁知被负责外围警戒的太监发现了,太监就要通知杨贵妃,唐明皇不许,这个太监知道杨贵妃在唐明皇心中的地位,就假装为难,说如果不报告娘娘,让她知道了会怪罪。正心急火燎的唐明皇哪儿有心情以及太监纠缠,马上重赏那太监打发他滚了蛋。等到再趴在窗户上时,杨贵妃已经听到动静穿好了衣服。你说这唐明皇在她面前可怜不可怜!就是偶尔闹了点别扭两人不说话了,杨贵妃也不向唐明皇求饶。说也怪,别的女人越是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唐明皇火越大,杨贵妃呢?越是一副不稀罕他的样子,他就越是舍不得她,最后唐明皇一个人熬不住了,只好低三下四地让高力士再把她请回来,两人更加恩爱得像是新婚。很像现在的男人,越是送上门来的女人,越怀疑是不是该要,那些不正眼看他一眼的,他倒喜欢得如醉如痴。就这样,杨贵妃套牢了唐明皇,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当然历史上的杨贵妃多才多艺,尤其是精通歌舞,当然对文艺也格外感兴趣。唐玄宗本来就是一个文学青年,且精通骑射,又对文艺很感兴趣,自然二人相互谈论的话题也很多,这是其他没有文化素养的女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二人相谈甚欢。想到白居易那首著名的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以及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杨贵妃怎么死的
死于马嵬坡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地区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人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