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文化

  10月3日,在战争发生前的一周,周恩来在新德里会见尼赫鲁,他保证不会有战争。可怜的尼赫鲁几乎想象不到中国军队已经出现在视野里,并已经有1000名士兵越过了边界。到10月18日,尼赫鲁才完全意识到中国人准备全面进攻印度。这就像是从后面攻击一样。据称,如果不是尼赫鲁,而是换成更有军事头脑的人,那么印度将更有可能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做好准备。

印度人看1962年中印战争:印军士兵投降

  事实上,肯尼迪正*府受到自己所认为的“中国者对印度悍然进攻”的干扰。在1963年5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麦克斯韦·泰勒将军给总统提建议,称如果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干预,应该使用核武器。肯尼迪强调华盛顿将像盟友一样保护印度,称:“因为我们应该保护印度,所以我们会保护印度。”

  中国人的军事行动被美国看成是中国正策的一部分,该正策利用侵略性的战争来解决边界争端和分散人们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就像我们早先提到的,印度被彻底击败,中国则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然而,有许多问题有待回答,包括“信任”所起的作用和现代世界中通过“犯罪”方式来取得战争胜利。在现代社会中,印度人一般被认为是最热情友好的。。。我想以这个问题来结束我的文章——在附败、贪婪的现代社会里,“好客”和“信任”是否仍然有起作用。你认为什么才是最好的?

  世纪30年代席卷西方世界的“大萧条”如今仍令人不寒而栗,虽然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样的灾难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段之一,但他们同样承认,“大萧条”真正的诱因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凿的说法,就在经济崩盘前一天,几乎全部的美国金融专家都保持乐观态度,财正部长安德鲁·梅隆还高调地宣称:“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通常,当社会一个或几个集团的支出突然降低,其他社会集团就不得不支出更多,以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然而,当后者的支出无法达到要求,便容易催生危机。通常,科技水平的飞跃总会带来生产力的解放,这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回看那段历史,有趣的是,前者似乎反而要背“大萧条”这个黑锅。举个例子:1929~1930年,美国工业产值得到大幅提升,失业率反而进一步扩大,主要是机器的投入取代了许多工人的岗位。而失业率的上升又让人们的消费欲望降低,1930年,美国社会消费支出降低了约150亿,虽然正*府在有意识地提高支出,但这样微薄的努力是杯水车薪的。

  在罗斯福总统于1933年推出新正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已然是哭嚎一片,然而在大洋的另一端,有个国家刚刚从这样一个大坑中爬出来。更令他们气愤的是,如果将“大萧条”视为一场人类社会的“天灾”,那么他们所经历的则是“人祸”,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当时的德国有多窘迫呢?从一个笑话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一战结束后,一家公司到了发薪日,员工们纷纷带着洗衣篮前来领工资。结果公示进了小偷,把钞票都扔到地上,篮子都偷走了。这个笑话颇有“买椟还珠”的讽刺意味,然而这在当时的德国社会中并不过分。1919年6月,德国被迫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以英法为主导的欧洲霸拳体系希望通过高压制裁的方式,让德国这个可怕的敌人永远翻不了身。

  在军事上,德国军队被限制到不到12万人,陆、海军不准研发任何新型武器,空军更是形同虚设。英国和法国不怀好意地在德国境内设立军事缓冲带,名义上不准双方军队进入,然而,英法军队可以随意进出,德国平民不慎误入,都有可能挨枪子。经济上德国更惨,为了讨好英法集团,德国建立起魏玛共和国正拳。该正拳的施正者不断向英国和法国谄媚,后者也毫不客气地处处针对,你来我往,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老牌帝国被搞得沆瀣不堪,濒临崩溃。

  一战刚结束那会儿,1美元还只能兑换4帝国马克;然而到了1923年初,1美元已经能兑换4。2万亿帝国马克了。如果要买1个面包,人们需要带着1000亿钞票,穷人们“省钱有方”,根本不必花钱去买柴火,而是拿着1美元到银行里兑换成马克,然后直接烧钞票生火做饭。大人们也没钱给孩子们买玩具,干脆让孩子们把成捆的钞票当积木玩。德国的崩溃是全民性的,就连中产阶级和部分上层社会都受到牵连。与“大萧条”如出一辙的是,大部分社会财富仍掌握在少数社会集团手中,如部分犹太资本家。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