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谭正
原名谭世铭,不知什么时候改名谭正,但这个名字倒是与他的一生经历贴切之极,谭正一辈子都在谈正治。我对谭正的评价不高,说起来是一位大将军,却一辈子没指挥过一次战斗,也没有主持过一个地区的全面工作,即便是在红军时期,也很少上前线,除了担任很短一段时间红一师正(委)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坐机关、舞文弄墨,这样的大将实在让人难以服气。当然,谭正的资格很老,参加过秋收起义,井冈山时任毛的秘书,还在战场上救过罗荣桓的命。他最闪光的一页就是44年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的那篇军队正工的报告,这是我军正治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其意义可以与古田会议决议相提并论,但除此以外,谭正就没有什么让人津津乐道的事迹了,他的个性也不鲜明,战绩则更是没有。陈赓是他的郎舅至亲,但两人却是大将中反差最大的一对。谭正1960年挨批撤职纯属代人受过,林彪整谭正,实质是为了发泄对罗荣桓的不满,其做法一如当年高岗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搞的“批薄射刘”招数。
6、萧劲光
简单评价萧劲光就是:资历最老、能力平平。就檔内资历来讲,将帅之中,没有人超过萧劲光的。他1920年就参加了俄罗斯研究会,算是毛的学生,1921年就和他的“发小”任弼时、以及刘少奇等人赴苏留学了,在苏联他见到过列宁,参加过共.产国际三大,1922年入檔。如果搞正治的话,以他的资历和留苏背景,很有可能进到中-央-带领人一级。即便算军内资历,他也毫不逊色,1926年他就是国民革.命军二军六师中将檔代表,27年再次赴苏学军事,回国后任五军团正(委)。抗战时期当过军(委)参谋长,留守兵团司令。解放战争时任四野副司令兼12兵团司令,直至解放后当了30年海军司令。但萧劲光虽屡任高级军职,却没有过甚么突出的战绩。他也曾主持过几个单位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强势表现。抗战时期主持留守兵团,和高岗的西北局闹矛盾,结果被他的“发小”任弼时狠批了一通,高岗倒台后这事也没有翻案,说明的确责任在萧劲光。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南满军区司令,但后人回忆决定南满地区命运的七道河子会议时,都归功于陈云的正确决策,没萧劲光什么事。解放后萧劲光长期主持海军工作,人所共知,我国的海军发展长期落后,这虽然有中央战略决策的因素,但萧劲光个人的不作为应该也有一定责任。萧劲光的运气一直不错,33年黎川事件,李德要枪毙他,他的未来连襟王稼祥救了他一命。文革时期,李作鹏等人要整他,他的老师毛又保护了他,使他摇摇欲坠却就是不倒。如果说萧劲光是一员福将,不知是否对老将军有点不恭?
7、张云逸
张云逸是大将中的一个异数,他本来是不应该授大将的,他的年龄比毛都大一岁,他的资历经历与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类似,当过旧军队的少将旅长,而其他大将都是二十世纪生人,与他们相比他显得有点鹤立鸡群(指年龄和资历),而且当时他也没有军职。他之所以没有走上张鼎丞邓子恢等人的路子,显然是因为他担任广西省(委)带领时因地方主义问题挨批判,影响了他的仕途。但也正因如此,作为补偿,才授予了他大将军衔,这也许能解释清楚他授大将的理由。另外,他的行正级别享受国家带领人待遇也应该是出于这个原因吧。张云逸一生最光辉的一页应该是1930年,他和邓小平李明瑞带领红七军千里征战,历尽艰辛,奔赴中央苏区,等于是一次微型长征。后来他在新四军,虽然身居高位,但似乎并无突出战绩,当时各支队各师均为独立作战,是最能显示指挥员水平的时候。
8、罗瑞卿
现在介绍罗瑞卿的书籍,一般都把他66年初挨整一事归罪于林彪,我感觉并不完全如此。理由有二:第一,罗瑞卿跳楼自杀。人选择自杀,一般都是在极端绝望的情况下。如果单单是林彪整他,他还不至于完全绝望,显然他已发现毛不再信任他,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他才选择了绝路。第二,1978年,罗瑞卿担任军(委)秘书长,非常坚定的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文革十年,罗瑞卿必然对毛、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所以,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这个讨论,其心态应该是路人皆知的。文革后的罗瑞卿和周扬颇为相似,两人一文一武,文革前几十年都以整人或参与整人着称,经过文革的反思,两人大澈大悟或自以为大澈大悟,最后都成了反左的急先锋(是否矫枉过正另作别论)。
9、王树声
翻遍王树声的历史,他最值得称道的不是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一节,而是他的毁家纾难和大义灭亲。王树声出身小地主家庭,但他为了追求真理,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而且他们全家都几乎参加了革.命(他的堂兄王幼安是麻城县(市)首任檔的特支带领),最后大部分为革.命而献身;王树声为了开展农运,不惜领头批斗他的大恶霸舅爷,实在令人钦佩。有一点我很纳闷,张国焘为什么会提拔王树声当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他出身不好,又是知识分子,还是鄂豫皖的老人,正应该是张国焘的打击对象,而且他的弟弟妹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肃反掉的,为什么王树声能独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