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的父亲大不相同,袁克文无心于正治拳位,其作派潇洒风流,十分热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年轻时的袁克文便粉墨登场,饰演京剧文丑,成为著名的票友,与梨园名家打得火热。
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他与其兄袁克定意见相抵,触怒了袁世凯,于是他便游居上海,加入青帮。后因无心争争斗斗的事情,又移居天津。
袁克文反对帝制的著名诗句:“隙驹留身争一瞬,恐声催梦欲三更,绝岭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袁克文性情散淡,写得一手好字,与方地山、黄二南等文人雅士多有往来。但他不善理财,挥金如土,后来竟至贫寒落魄。1931年患急症病故,享年41岁,身后留有《寒云日记》一册。有报评之:“天下莫不识寒云,诗酒风流,多才多艺。”
民国四公子共有七种版本
关于民国四大公子的说法,台湾大陆都不太一样。大致有七种说法:
一、陈锦堂、袁克让、张伯驹、宋传兴
二、袁克文、溥侗、张伯驹、张学良
三、袁克文、卢小嘉、张伯驹、张学良
四、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棋瑞之子段宏业、卢永祥之子卢小嘉。
五、蒋孝武、陈履安、周一熹、连战。
六、钱复、陈覆安、宋楚瑜和连战。
七、沈君山、钱复、陈覆安、连战。
张伯驹《续洪宪纪事诗补注》记:“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按: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张孝若。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此说盛传于上海,后传至北京。前十年余居海甸,人亦指余曰:此四公子之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