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天地

  青田小舟山乡小舟山村村支书周永浩高声吆喝起来,这已经被定为2015年小舟山村村晚的第一个节目。放声吆喝中,是乡村的自信。

  在丽水,村晚不仅描绘了村民的精彩,也延展了村庄更多的未来。

  小舟山村在1月20日发出了“一起过小年”的邀约,“小年”当天的村晚上,鱼灯、木偶戏等传统节目登上舞台。此外,磨豆腐、熬豆浆、包山粉饺等民俗也加入其中。消息发出后仅3天,就收到了300多条来自各地的报名讯息。这样的火热程度,让人们心中犯嘀咕,这么土的村晚,这么少的村民,也需要“抢票”?

  小舟山乡乡长徐万生用一串数字来解释分散的人口分布,全乡7700多人大都外出“闯世界”,剩余不足千人。即便是乡正*府所在地小舟山村,村里留守的人也只有八十几人。

  乡村趋向于城市,村庄的本土文化也失去了根基,人们常常感慨回不去的故乡。找寻乡土自信,小舟山乡人努力找寻记忆中那个独一无二的山乡。

  村晚的举办激发了乡村积蓄的能量,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牵挂。

  因为村晚,64岁的邹毓崇辞掉了温州的生意赶回小舟山村。敲棒在鼓和牛筋琴之间游走,一出孝文化故事《婆婆同媳妇》婉转道来。

  “以前春节回家无非是喝酒打麻将,现在大伙回家都为村晚忙碌着。”在广州经商的小舟山人杜加元也早早地回到村里,“村民见面再也不是约牌局,而是换成了‘本年你上村晚吗?准备表演什么?’”

  当下的乡村已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乡土中国已经远去,留给我们一个日渐模糊的历史剪影。是村晚,为千万个老百姓建立了新的乡土关系。

  乡村的年味一度被酒肉和牌桌占据,浑浊的空气、紧张的人际关系,令人心生疲倦。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乡村需要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文化服务。而从村晚出发,我们似乎可以回答乡土文化如何能够立足并服务于乡民这个问题。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