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丈夫出国打工9年,这是9年里他们第二次相聚。可是,这次相聚只有短短两个月。
妻子张春明来自河北,在北京做保姆,雇主家都叫她张姐。张姐高个儿,圆脸儿宽下巴,梳马尾剪碎碎的头帘,大眼睛厚嘴唇,脸上日积月累了很多暗褐色的斑。两年前从老家来北京的时候也是冬天,那一年,她把儿子“伺候”到上了大学,决定出来找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来北京看小孩。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家正服务业始终是个热门行业。有月嫂资格证的人尤为抢手,有的甚至月入上万元。张春明还没考证,一则她入行时间不算长,二则城里养孩子不比乡下,张春明刚开始没经验。
这两年,她从原来一头雾水到如今得心应手,一路与孩子“摸爬滚打”过来,也着实没有时间考证。
天气好的时候,看小孩的阿姨们会聚到一起聊天。张春明一般不参与,她担心因为聊天万一让孩子有啥闪失,没法跟家长交代。
偶尔地,她也听上一两句。有人抱怨:“如今孩子不好看,跟孩子关系不好,人家要解雇你;跟孩子关系太好,有时候也不行,因为怕你把孩子妈妈的感情也沾了去。”记者问她:“你怕吗?”“俺凭良心做事,真遇上了也是没办法。”她回答得很坦然。
最近两个月,张春明很开心,在欧洲做服装加工的爱人回国探亲,2014年初定下来要回来,张春明就一直盼着。
问她:“想老公不?”她腼腆地笑道:“咳,都那么多年了,没感觉。”没人问她的时候,她又唠叨:“他答应给我带衣服的,都是夏天的,可人咋还不回来?”再问她:“这些年,你怨不?”她说:“没他出国挣钱,就没有老家那套40多万元的新房子。再加上儿子学美术、上大学的开销,要是光靠我俩土里刨食,累死也挣不出来。”
可不算经济账的时候,她又说:“他刚走时,我的心都被掏空了,年三十他往家里打电话,我一句话说不出来就把电话给他挂了,眼泪哗哗地流,心里怨他。可他也不好受,都是为了这个家。”
2014年9月的一个星期五,张春明的爱人回来了。她和儿子去接机,久别重逢的一家三口,没有抱头痛哭流涕。吃饭的时候,已是大学生的儿子悄悄敬了他爸一杯酒。“我爸一走就是9年,家里全靠我妈撑着。我每周都给我妈打电话,我得替爸护着妈。”听到儿子这样说,张春明笑得一脸灿烂,她说这就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