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把“总有一方要付出”变成了“究竟谁来付出?是你还是我?”
第二个失误则是把“主动付出”变成了“谁应该付出”。
这样一来,即使在感情很好的夫妇之间,也难免因为“性*交换”的问题而出现一些不顺心。
例如,当妻子在精神上比较疲惫或者有其他事情分心的时候,虽然感觉到丈夫有性爱的需求,不过常常会在心里抱怨:我这么累(或者忙),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吗?她显然认为,丈夫“应该”在此时多付出一些。可是许多丈夫此时恰恰在想:虽然我知道你累了,不过男人总得过性生活呀。你就不能迁就我一下吗?他显然是认为,此时妻子“应该”付出。如果两个人能够开诚布公地谈论性问题,那么很可能从“谁应该付出”开始,争论到男人的性欲与女人有什么不同,甚至会“上纲上线”到男女平等这样的大问题。这还是好的。如果夫妇双方都把抱怨憋在心里不说,那么日积月累,难免生出些变故来。
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强调对方“应该”如何如何,却为自己的不主动付出而百般辩护呢?这恐怕是因为,在夫妇的相互关系中,我们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位置摆得比对方更高了一些,把自己的需求看得更重了一些。
其实,无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日常生活中加以总结,我们都可以发现:凡是两个人之间发生任何一种矛盾时,把自己摆得低一些的那一方,往往更能够赢得解决矛盾的主动拳。在摔跤比赛中,把自己的重心放低,就能使自己的动作更加坚实稳固。在商务谈判中,坚持从自己的最低要求谈起,就更容易促使对方做出应有的让步。在人际交往中,“弱者”一般不会被视为敌人,而且“弱者”的存在,常常在客观上迫使“强者”不得不表现出宽容、理解与呵护。
7/11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