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培训的孩子当中,除了有像她家女儿一样想进好私立小学的,还有很多孩子是已拥有公立学位,为将来上小学打基础的。
在回来的路上,她还得知女儿的好几个同学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小学,去年都一口气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买了广州的房子。这些房有对口的公立小学学位。“你以为这就高枕无忧啦?”一位学生家长一语道出其中的难处:“最后能不能录取还得看面试成绩!”越比较越觉得愧疚
怎么办?各种意见在她脑子里交汇。要不要考虑公立学校?
杨靜去了解了一下非广州户籍、家长没有广州房产的孩子上广州公立小学的条件。“以目前的经济状况,在广州买房生活压力大,即便买了房,也不一定保证能入学。积分入学?我们不符合条件;交赞助费?肯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杨靜思前想后,自己掐灭了上公立小学的这个念头。
那么只能考虑私立学校。但这所学校老师流动性较大,年龄普遍偏小,越想这些,她越觉得对女儿有歉疚,从没有认真地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
在培训班老师的推荐中,有些学校相当不错,比如广外外校。“不过,这是一所全寄宿的学校,女儿还小,真不忍心。如果是儿子,还可以去锻炼一下,”杨靜越想越多,“这一年5万元的学费,对家庭来说有些压力。”
杨靜一阵天马行空地乱想,躺在床上,黑夜中,她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可笑,“哪来这么多挑选的余地?能不能考上,八字还没一撇?”
日夜不休的微信“择校群”
看着天空泛白,她决定把这个事和孩子父亲商量一下,于是,下意识拨通了那个国际长途。
她觉得自己平时不是一个絮叨的人,但这个长途电话打得有点长。电话那头,已经出现了没有回音的沉默。
最后这场谈话变成了独白。杨靜说,“套用一句话来说,真觉得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为此,杨靜决定去找同盟,她决心让女儿也去拼一拼。杨靜找到女儿班上的几个家长妈妈,每天在微信群里,分工协作,有人负责盯住最新的招生信息,有人负责专门联系培训机构。她和所有在为孩子“幼升小”烦恼的家长们一样,终于卷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择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