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以他为榜样,报名参加了O’Reilly学校的HTML/CSS/Javascript速成班。每一步都很艰难,她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学习前端开发和基本的网页编辑中。几个月后,她开始去申请QA工程师的职位。
也许是草率,也许是愚蠢,她申请这些她完全不能胜任的职位,但失败的痛苦反而让她更坚强。每一次面试失败,她回到家,研究每一个被问到的问题,把这些不知道的计算机知识分解、掌握。学习中,她觉得这些刻苦的努力会给她带来好运。
好运真的来了,她有了一次给Quipster应用——一个还未正式发布的iPhone做黑盒测试的任务。她有了起步资历,她立即把它写进了简历里(跟她的架构师的朋友学的)。她需要更多这样的经验。
在业余时间学了Python后,她的信心更加膨胀了,这让她投了更多的求职信。
2011年初,她终于在旧金山的一家有20个人的创业公司里找到了一份全职的QA测试工作。这是正式的,她现在进入科技领域了。但她不编码。她不是在改变这个行业。
至少珍妮的一只脚已经踏进来了。现在她可以休息一下了。她可以随波逐流,看公司能把她带向何方。不是吗?
错。她的在Eventbrite的朋友,人们都称他为程序猿。不但能挣钱,他还参加各种研讨会,他把他的社交生活和技术工作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珍妮觉得这样活着不错。在她的公司,Ruby是做QA自动化测试的一种选择,她开始学习Ruby,并把它用在Watir里。她开始参加关于Selenium和Watir的自动化测试的聚会。很快,这些聚会繁衍成了女人们Ruby爱好者聚会、周末学习小组和编程沙龙。
六个月后,她信心十足的执行了她的最重要的一个计划。她向一个叫PocketGems的公司递交了简历,在面试中,她轻松的征服了面试人,但她并没有辞职进入PocketGems公司,她只是想看看自己究竟有什么不同。
在他的朋友们的点拨下(她的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她利用这次PG的求职事件在她当前的公司里成功的晋升到了全职的QA自动化测试工程师的职位。她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
如今,珍妮已不知道有什么名人又出绯闻了。她在当客服那阵子已经坍塌的生命之路如今被推平、碾压成了高速公路。
9个月里,她从一个从没写过代码的人变成了一个天天写代码的人。她的薪水翻了三翻。她工作很愉快。她开发的东西是能让这个行业变的更好的东西。珍妮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附言:珍妮在这9个月里还学会了中文。
最后一句话: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之间谈话的主要内容不是关于你如何取得进步,那你需要找些新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