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董冰(化名),6月14日早上被发现时,身体已没有温度。当时她侧卧在床上,手里还捏着一部手机,眼睛还盯在手机上—手机屏幕定格在某电商的毛线类商品页面。
董冰的丈夫汪海斌哽噎着说:“她是想买合适的毛线给娃打毛衣。”
前天下午,记者从常山县(市)公安局获悉,经法医尸表检查结果:死者并无外伤,属于猝死。能产生猝死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脑梗死猝死,一种是心源性猝死。脑梗塞猝死的人会瞳孔不对称,或因颅内增压产生呕吐现象,死者没有这样的症状。死者身上有缺血现象,眼结膜和嘴唇发白,还有典型的缺血现象且有小便失禁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反应。
民警称,结合死者家属反映,死者生前很喜欢玩手机,并且经常玩到很晚,还有失眠情况和心动过速。法医经过尸表检查后确定,她应该是疲劳过度引起心源性猝死,“长时间无法保证充足睡眠,经常通宵玩手机,人会很疲劳。一旦发生心室性心动过速,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相关阅读:玩中妇女年过程 妇女玩手机死了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最新发布的《90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显示,近半数“90”后用户不到15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患有严重的“手机恐慌症”,近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习惯成自然之后,要调整和改变就异常困难,以至于连自己身体本就存在健康隐患者,最终成为手机依赖症下的牺牲品。个案的背后,是一个群体的性问题,相信每个人能从“猝死”的个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并引发反思。
日前,全国妇联等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晚上玩移动电子产品的频率越高,婚姻满意度就越低,因此全国妇联呼吁每天关机一小时,多与家人相处。电子产品不仅绑架子每个人的身体,更束缚个体的心灵。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已然成为最大的隐忧。对此有人可能不赞同,不过“逃离手机”的试验告诉大家,我们正在和已被手机所绑架,并变得身不由己。作为电子产品的奴隶,像毒品一样产生了极强的依赖,并最终危及到我们的健康。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电子产品依赖的危害,并不断尝试解决的办法,比如有的公益组.织尝试一周不开机,还有的名人呼吁,每天某个时间点定期关机,还有人干脆过着一种隐居式的生活,让自己在体验没有手机的状况下,如何去更好的调整自己。因而,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把玩手机的时间,更多的用于陪伴家人和朋友,同几个知己谈谈心,或者到户外活动活动,或者读读书……没有了手机的束缚,从屏幕中把自己解放出来,你才会发现世界依然如此美好。
“盯着手机死”的悲剧告诉大家,如果你不能做到尝试远离,摆脱手机的束缚,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手机依赖症的最大危害,就在于其属于“影子杀手”,你只有真正意识到其风险性,并敢于同其说不,与其保持若即若离之状,尽量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放一个假,让自己成为手机的主宰而不是被其所奴役,那么你才会重新发现和找回自己。
结果又出事了!
就在昨天,在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蓝田村蓝田社,一名42岁的妇女拿起正充电的手机,突然倒地,手被烧焦,手机落在胸口上,胸口也有手机印。民警初步判断,该妇女疑拿起手机时触电身亡。
民警查看手机和充电器
进卧室拿起手机便出事了
事发房屋是老式民房,这名妇女姓连,蓝田村人。事发前,她独自在客厅看电视,而手机放在卧室充电,随后她进卧室拿起手机,便出事了。
这就是肇事的手机和充电器
昨日下午约4:10,最早发现连女士倒地的是她的七旬婆婆。她婆婆见连女士倒在地上,手机落在胸口上,胸口还有手机印,左手被烧焦,手机还充着电,吓坏了,忙打电话叫儿子回来。
随后,他们将连女士移到床上,又到诊所拿了氧气瓶回来,给连女士输氧。
120赶到时已没呼吸了
120人员赶到时,连女士已身体冰凉,没有呼吸,估计触电已发生约2小时。
民警经过调查,死者排除他杀,疑似被电击未能及时抢救而致身亡,目前不作为刑事案件处理,有待另外部门也加入进一步调查。
虽然事情真相仍在调查
但充电时玩手机真的很危险
广西一学生被手机电亡
5月10日,广西柳州一网吧内,一位18岁的高补学生申某在上网,用手机接入电脑充电时,突然触电,该学生当场被电倒,不省人事。120赶到后,该学生已不治身亡。监控拍到了这惊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