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天地

  那段时间,父亲却变得很温柔,“娃娃,活下来是多么幸运,你看,我们一家人还在一起,有什么过不去的。”父女俩的关系,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亲热起来。

  她和父亲越来越喜欢聊天,话也越来越多。现在在家里,何亚军最喜欢和父亲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和父亲讲学校的事,分享生活的点滴,就和“闺蜜”一样亲热。

  穿越生死“胆小鬼”变勇敢

  从废墟里被救出来的孩子,明白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可怕,也更明白感恩和珍惜现在。地震后,何亚军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关爱和鼓励。大家会送来很多零食玩具以及一些生活用品,这样的热情,让胆小内向的她,敞开了心扉。“那个时候起,来看望我的人都对我暖暖地笑,陪我聊天,我感觉所有的人也都不陌生了。”

  两个来自重庆的热心婆婆找到何亚军,说要帮助她的生活。两位老人经常给她寄来学习用品,或者是带她去重庆玩。十年过去了,两位老人依然坚持给她经济上的帮助,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我也经常回重庆看她们,我很珍惜这个缘分,也不会忘了她们对我的好。”何亚军说。

  2010年,她有幸参加了抗震救灾小英雄游世博的活动。上海之行,打开了她的眼界。劫后余生的她,希望走出家乡,勇敢面对未知的恐惧,挑战大城市的生活。

  2016年,何亚军考上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目前正在上大二的她,喜欢交朋友,并热衷于参加学校的演出。“以前看到舞台就很怕,根本没法面对那么多人,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上台表演。”

  她的成绩不错,上学年还拿了奖学金,爱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偶尔做做兼职,还因为感恩,常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的生活状态她很喜欢。

  她说,现在她再讲以前的事,仿佛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而不再是那个说起地震就哭泣的胆小鬼。

  十年的成长,让她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毕业后,她打算留在上海考研,多去感受外面的生活,让自己更加勇敢。

  互动

  十年,一份来自四川的寻人启事

  在“5·12”地震十年之际,由四川省网信办指导,共青团四川省(委)、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共同举行的“震后十年,青春成长季”青年成长故事大型寻访活动继续进行中。我们希望能够寻找震后青年典型人物,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弘扬抗震救灾伟大精神,以此传递当代青年正能量,以振奋、影响更多的祖国青少年。

  欢迎读者参与推荐震后青年人物典型,请私信四川共青团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人方微博参与报名,或在四川共青团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人方微信相关征集稿件下留言参与报名。

  报名者请务必简述个人故事并留下联系方式。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