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同科室、资历的医生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
我管的一个病号,住院当天出现了呕吐,反复呕吐,肚子也痛。压了压肚子,左下腹有点痛。
“吃东西怎么样?”
“之前吃得很少,今天一吃就吐,感觉肚子很胀。”
“这两天有没有大便?”
“没有啊,我好几天没有大便了。”
“放屁呢?”
“这几天没有。”
我一听,这不是原来学的肠梗阻典型症状么?立马让他去拍腹部平片、抽血,打电话叫普外科急会诊。
抽完血、拍完片,普外科的老总(住院总医师)也到了。他伸手一摸肚子,“肚子都不硬啊,怎么会是肠梗阻!”
“可是他有吐、痛,不大便啊?”
“吃点乳果糖吧,腹部平片上看也没大碍,你不要太紧张了。”
后来证实,普外老总的法子还是有效的;而吐,是癫痫的一种表现
因为肠梗阻普外老总已经遇见过成百上千个了,各种典型的、不典型的、变异的都遇见过,所以一摸就知道是不是肠梗阻
而我是癫痫外科的医生,从医以来,不巧真就没有遇上过一例肠梗阻,对于这个病的认识就只是来源于书本。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选择先去做检查,因为如果真是肠梗阻,先做检查就不会耽误时间,确保病人安全。
6.病人和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不同。
比如一个病人有感冒、发烧、咳嗽、乏力,或许病人觉得就是一个普通感冒,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医生从这些表现里面可能看到了更深的原因。会不会有心肌炎?会不会有肺炎?
要证明这些,就需要检验、检查这些辅助手段来帮忙
疾病很狡猾,还是要靠科学的仪器和设备
所以,就医不是买彩票,不能赌一把。为什么医生越来越依赖于检查?
一方面因为医生也不想赌,疾病诊断需要依据,治疗需要科学,面对病人,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行。
疾病越来越复杂,各种意想不到的病因,往往需要检查才能有所鉴别,就算再有经验的医生,也需要检查手段,所以一进医院,不管是门急诊,还是住院部,首当其冲的永远是检查。
另一方面,一些简单的症状比如,乏力,体虚,盗汗等这些症状一般也不用不需要做各种检查一般都可以自身调理,比如药物人参皂苷RH2等等都可以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