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医师说,昨天他刚刚为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做了手术。孩子的妈妈说,儿子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昏迷过去,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有颅内出血,左额叶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引起的,这个血管瘤大概有3厘米乘4厘米的大小。孩子的妈妈很诧异,因为之前儿子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一直都不知道颅内有这么大一个血管瘤。
“像这样类似的病例在门诊中挺常见的,每个月都能遇到十多例。”沈志鹏说,先天性血管瘤往往比较难发现,就像一颗“定时*”一样埋在颅内,可能哪一天因为一个小小的外伤,就会诱发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小调查:17位80后父母都曾打过孩子,大多打的是屁股
昨天,记者先后随访了17位80后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年龄段从婴幼儿涵盖到小学初中。这些家长几乎都表示曾或多或少打过孩子,其中有11位家长主要在孩子2岁至6岁之间曾打过孩子,有5位家长在孩子念小学(7岁)后也打过孩子,有1位家长在孩子2岁前曾打过孩子。
打孩子的方式中,14个家长选择打屁股和*心,其中11个家长用手打,还有的用鸡毛掸子、扫帚等工具打,1个家长会把孩子按在床上,1个家长用牙签或针戳。打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当孩子犯了严重错误其他教育方法又难以奏效时,家长往往想打他一顿以示惩戒,可又担心这样会伤害孩子。医学心理学专家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挫折是难免的,“打”对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锻炼,但家长务必了解,打是为了教育,要分时机,要有分寸。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认为,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不同,每个家庭的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家长观察分析哪种教育方式更能引起孩子对错误的反思。
王丽敏说,首先要说的是,打对孩子肯定有不利的方面,但有些时候,不打实在是不能引起他们对错误的重视。眼下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得到太多的爱,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有的孩子稍有不如意就离家出走,有的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杀。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终将踏入社会,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它对孩子的心灵和意志都有一定的锻炼作用。
对孩子非打不可时,家长要掌握原则:一定是万不得已时才能采取这种教育方法;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不能打得太狠,起到教育作用立即停止;打后的教育要跟上,待孩子平静下来后,让他说说对父母的想法,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吸取教训,以利于今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