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之外,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或许面临的问题更多,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复杂。每当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见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现在的很多父母,想要让孩子见识更广、思维更活跃,不过却习惯于保护自己的孩子,想要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剥夺了孩子动手做事或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至于,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仅限于书本、电视、网络,甚至是父母口中述说的事实。
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日常生活中,父母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孩子不仅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甚至连动手做自己事情的拳利都没有;一到假期,父母就给孩子制定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英语背诵多少篇,卷子做好多少篇,培训班、加强班,更是不能少。孩子的假期被安排得满满的,可就是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有些父母甚至还时常这样说:“孩子还这样小,参加什么实践啊?长大有很多机会,还是让孩子把学习搞起来吧!”不过,父母应该知道,不管孩子年纪小,还是已经到了青春期,社会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动手动脑,还能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生活,促使孩子增强社会意识,同时增加上进心。同时,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他们迟早要面对这个世界和社会,迟早要自己面临和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让他更多的去实践,不给他经历更多的事情、解决更多问题的机会,那么孩子的见识如何更广?又如何更好的成长?
美国曾经流行一种“木匠教学法”,强调的就是实践对于孩子认知和增加见识的重要性,其实,这种教学非常简单,就是老师给学生们一些木块和量尺,让他们去丈量木块的长宽高,然后自己拼造出一些物体,将知识和孩子的动手和实践结合起来。
一个小男孩生活在优越的家庭中,受到了父母以及祖辈的百般呵护,所以虽然性情温和、聪明懂事,不过性格中总是缺乏些果敢、男子汉气概,在平时,孩子做事有些唯唯诺诺,不愿意去接触外面的朋友,假期不是在家里做功课就是玩游戏。
为了让孩子变得勇敢些,父母决定多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多参加些实践活动,后来,孩子的父亲到非洲工作,每逢暑假的时候,妈妈就会把孩子送到爸爸那里,让孩子多见识见识不一样的世界。从中国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从繁华的北京到枯黄萧索的约翰内斯堡。亲身经历和一些体验给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远在他乡、缺少妈妈悉心照料的男孩也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
在这期间,爸爸带着男孩体验非洲原始部落的风俗。刚开始的时候,男孩有些不适应。尤其是黑人的庆祝集会上,无数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大喊大叫,把父子两人围在中间表示欢迎,让他感到恐惧和震撼。不过,慢慢地,男孩了解了黑人的习俗,便学着和他们交流。当年龄相仿的黑人小孩拉着男孩的手,邀请他加入到舞蹈中来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害怕,还大方地学着黑人的舞步扭动起来。在假期,爸爸带着孩子来到开放的原始部落,他们与这里的人一起生火、煮食物,看到黑人小孩从小就做很多事情,男孩真正意识到自己以前太娇惯了,做的事情太少了。这样的经历让男孩真正获得了成长,他不仅亲身体验了非洲的黑人生活,更提升了实践意识,之后,他不再什么事情都依靠父母,还积极动手做各种家务和参加各种实践。
所以说,实践就是孩子了解世界、增长见识和视野的窗口,更是孩子不断自我成长的必然途径。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多动手,多实践,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要让孩子在平时多帮助父母料理家务,或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或是参加一些爱心活动等等。只要是实践活动,就多鼓励孩子去参加,如此才能激发孩子的一些新想法,孩子与外界的交流才能越多、越广泛。因为见识是在实践中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