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天地

  听着经过自己身边那位护士的一句话,小何妈妈心里的焦虑又加重了几分。到底是男孩好还是女孩好?男孩以后会不会有更大的压力?自己在未来能帮到自己的孩子几分,自己又要为此抗多大的压力呢?这些想法小何妈妈没跟任何人分享过。

  二、男孩还是女孩——家长的偏爱为何在发生变化?

  当前社会,人们对下一代性别的关注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就像上面那位以小何母亲为代表的妈妈们想得那样,自己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已经没那么重要了。甚至现在有很多人更偏向生个女孩,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重男轻女”,是社会道德伦理和社会生产力条件,作用在“人”这个要素上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影响之一。社会道德伦理强调血脉延续和传宗接代,社会生产力强调人要有更强的劳动能力,能更大程度地承担家庭的生活压力。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促使之前的人们对于男孩和男性有着更明显的偏爱。重男轻女的现象,倒不是因为人们本身就有这种落后的思想,而是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开放。通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上升,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大。过去的旧社会,可能离开男性后,家庭的生存将举步维艰,而现代社会,男女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社会思想开放了,社会生产力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人们对孩子的性别不再有明显的偏向:因为现在,生男生女真的是一个样,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区别。

  再加上男孩在组建婚姻家庭时所需付出的额外成本,人们不再偏爱男孩,甚至开始偏爱女孩,也就很好理解了。在美国,每到一年的年末,新生儿的出生率就会大幅提高,而在年初的时候则会快速回落到一年的最低点,这是因为在美国,如果孩子在年末出生,家庭不但可以享受正*府补贴,还能享受纳税方面的优惠。为了一年的税收,美国家庭就可以有意操控孩子的出生时间,那么为了孩子以后更好的发展,为了家庭能够承担更少的压力,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性别产生独特的期待,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三、生子不是投资,育儿不是交易

  对自己的下一代严格要求,希望其成才,并且主动帮助下一代获得更好的成长资源,这是中国家长,乃至亚洲儒家文明圈家长的一个共同特点。注重家庭,重视教育,观点保守,稳定为先,这些家长把整个家族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无论如何也要让下一代成为优秀的人,因此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在生孩子的时候,什么时候生,在哪里生,已经在家长的“计算范围”内。而随着孩子的成长,报什么补习班,去哪上学,也是家长们考虑的重点。很多家长倒不是因为孩子确实需要这些补习班,才为孩子进行安排,而是希望孩子上了这些补习班后,孩子能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抱着特定目的的生子和育儿活动,很像是经济生活里的投资行为:有投入,有预期,有回报,有风险。

  但我们要指出的是,生孩子不是一笔投资,养育孩子更不是交易。作为家长,最好不要整天想着如何在孩子身上实现什么,或者得到什么。这种漠视亲情的功利做法,把对孩子的养育当成了生意,而这必然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反感,家庭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冷淡。经常有人说,有些家长自己考不上好大学,就强迫自己的孩子去考,说到底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想让孩子实现自己没实现的愿望,由此导致了很多家庭矛盾,可见一斑。

  生孩子和养育孩子,最好不要和“金钱”挂钩,尽管现在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孩子的出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个必须完成的强制任务。不要想着孩子能为自己带来什么,而是要想自己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抱着“做生意”的心态去看待生育和育儿,那一定会有赚有赔。赚了皆大欢喜,那么赔了呢?并且我们到底如何在血脉亲情相连的情况下,定义“赚”和“赔”呢?

让妈妈不断怀孕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