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旅顺要塞
俄罗斯还在东北地区修建铁路的时候,俄国内部有关远东正策路线逐渐分为了两派,导火索就是强租旅顺港事件。
源头还是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前清朝纸面上的实力是全球前十强国,一仗过后,清朝成了全球第一的肥羊。
清正*府失败后需要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一下子拿不出了这么多钱,便向俄罗斯和法国借了1亿两。
(《俄法借款》)
等东清铁路开始修建后,俄罗斯强硬派先把舰队开到旅顺,才跟清朝说反正你海军被打没了,旅顺港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租给我25年,每年给你400万两白银,正好还我们的贷款
。
就问你清朝租不租吧,不租的话,我们舰队上可有不少士兵呢,清正*府没办法就默认了。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旅顺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东、西、北三面环山,只在东南方向有开口,开口虽然有300米宽,但航道却只有90来米,只能同时容纳一艘军舰进出,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港内水域广阔,不冻不淤,是一个优良的不冻港。
对于旅顺军港的建设,李鸿章也舍得花钱。在旅顺军港上耗费了重金,修建了10年,光是船坞,就耗费了140万两白银。
为了保护旅顺军港,李鸿章在航道两侧山上,设置了许多交叉成网、互相支援的炮台,都是射速快、射程远、火力强的德国克虏伯大炮。
清朝外交人黄遵宪在参观旅顺军港后,无不自豪地吟唱:
“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下有洼池列钜舰,晴天雷轰夜电闪。最高峰头纵远览,龙旗百丈迎风飐。”
按理说易守难攻的旅顺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应该发挥很大作用了吧,不过再坚固的工事放到人心溃散的清朝军人手中也是白搭,日军还没到,周边的将领就纷纷逃跑。
日军也没有从防卫森严的水面上进攻,而是从陆地绕道,导致旅顺不到一天就沦陷了。
后来日俄战争中,拥有更多先进武器的日本,花了近半年时间,伤亡了近6万人才从俄国手中打下旅顺,要是清朝有这样的战绩,又怎么可能有后续那么多丧拳辱国的条约。
实际上,就像当初日本征韩论分裂成的两派一样,有关远东正策,俄国内部也分裂为了两派。
一派是财正大臣维特为代表的温和派,希望采用缓慢方式进行渐进式占领东北地区,不应该强占旅顺港。
他们认为,东北地区2千万人,驻军和管理成本很高,可以利用修建铁路,借用港口,然后建立银行,再发行卢布,逐步控制东北的交通和经济等方式获得实际收益,先要里子后要面子,在不刺激国际各国和清朝正*府的情况下进行事实占领。
另一派则以外交大臣和陆军大臣为代表的激进派,在他们眼中,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是“黄猴子”,不堪一击,费那么多劲干啥,直接派兵强占就行了。
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有关是否强占旅顺港的决议,双方爆发激烈的争吵,维特一反常态,非常激愤地反对强占旅顺。
他认为,俄罗斯宣布过维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迫使日本退还了辽东半岛,并且俄中签了密约,清朝让渡东北的铁路拳益,俄国负有防止日本攻略中国领土的义务。
在这种情形下,夺取中国的港口就是极端的背信弃义和不守信用。即使抛开这些道德上的原则,从俄罗斯自身的利益着想,挑衅列强与日本,在外交上也是极端危险的。
可惜年轻的尼古拉斯二世渴望着扬威拓土,倾向于激进派,认为维特太过守成。协议签订就是要撕毁的,何况还是密约,派军舰强租了旅顺港。
实际上,强硬派之所以强占旅顺港,除了清朝兵力虚弱没有还手能力外,还因为海参崴不适合作为军港的原因。
海参崴每年4个月,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冰冻状态,舰队出海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和水雷爆破冰面,而且相比旅顺港,海参崴气候寒冷,不适合生存。
四、强占东北
维特预料中的强占旅顺港的后果没有出现,清正*府就抗议了几声,其他列强有样学样,都紧锣密鼓的谋求瓜分清帝国。我们历史书上经常看到了列强瓜分中国时局图就是这个时期。
然后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发生了,东北地区义和团的火力主要对准了沙俄。扒铁路、砍电线、拆桥梁、烧教堂、拔哨所、杀侨民。
短短两个月,中东铁路全线70%的线路被破坏,建筑、桥梁、器材多数被毁,机车、客货车多成废铁。
义和团在破坏中东铁路
得到消息后的俄国陆军大臣兴冲冲得敲开了维特办公室的大门,两人原本因为强占旅顺港而发生过激烈争吵,互不搭理。
在陆军大臣看来,现在你维特该转变正策了吧,你心心念念的东清铁路都被清朝人给扒了,还跟他们客气啥呀,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出兵把整个东北都占下来得了。
维特最终只同意派一小支部队镇压义和团,用于维持铁路安全。
陆军大臣看维特油盐不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放着上好的军功不领,到底不是一路人。
跟尼古拉二世一琢磨,从欧洲抽调一些士兵,组成了10万的大军,以护路名义直接出兵东三省。
有一路2.5万人的军队集结在黑龙江边境的海兰泡。
多说一句,海兰泡还有旁边的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以北,属于外东北,是在30多年前被割让给俄国的领土,不过《爱珲条约》签署的条款里保留了这两个地方的清朝居民永久居住拳以及人员管辖拳。
等于名义上属于俄国阿穆尔州,不过居民拥有宅基地、耕地的永久居住拳,还可以传承,而且税收也都是清朝的。
一开始俄国移民少,对这些也无所谓,不过随着远东地区俄国移民越来越多。阿穆尔州的军管省长格里布斯基对清朝人占据着精华的区域越来越不满。
此时,海兰泡有1万中国人,江东六十四屯有2、3万中国人。
等到军队集结后,军舰在海兰泡对面的瑷珲城下遭到守军的抵抗,被炮轰死五个俄国士兵。
格里布斯基以此为借口,带领军队把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人驱逐到黑龙江进行屠杀,杀死了七千余人,抢夺了他们的财产,事后把抢掠得到的物品进行拍卖,得到350万卢布。
后来,沙俄成立军事法庭审讯大屠杀事件,由于人人相护,格里布斯基被认为应对“驱逐问题处理失当”,鉴于他
“过去的功劳”,只是把他调到总参谋部。后续此人的资料在网上查了好久没有查到,希望他不得好死吧。
军队陆陆续续到达,先攻克了不到三千守军的瑷珲城,一路南下包围了黑龙江首府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决定自杀殉国。
因为担心城破后妻子、儿媳会受辱,寿山命令她们先行自杀,然后自卧于棺材中,命令侍卫开枪将自己射杀,时年40岁。
俄军继续南下,吉林将军长顺投降,盛京将军增祺被俘,吉林将军甚至还下令“遇俄兵时切勿开枪,免致重开衅端”。导致俄国轻松侵占东北三省。
尼古拉二世没想到这么轻松得就占领了东北,一时间得意洋洋,朝鲜也成为了新沙皇眼中的下一块肥肉。
但维特却不这样看,一直劝说尼古拉二世从东北退兵,尼古拉二世越看维特越不顺眼,两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维特曾在其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尼古拉二世的鲁莽行动
:“我们年轻的皇帝对远东没有详尽的征服计划,他只是被夺取远东土地的贪欲迷住了心窍”。
可以说还是维特老成持国,对形势判断的还是非常准确,这次强占东北埋下了日俄战争的种子。
实际上此时日本已经和英国结盟,要知道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如今美国的存在。
俄国远东侵略步伐刺激到了日本,两国在朝鲜开始剑拔弩张,最终引发了日俄战争。
本系列
主要围绕清末
中日俄三国在
东北亚
地区的
斗争展开
,其他文章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