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奇闻

原标题:生民未有,孔庙第一碑!

漫步观瞻孔庙内,

可见碑碣如林,形制不一,

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明成化碑。

孔庙第一碑

孔子被奉为“天下文人主、历代帝王师”,历代帝王对他的推崇见证于孔庙的一次又一次的扩建重修。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对孔庙重修建达21次之多。历经洪武、永乐、成化、弘治等扩建,基本形成了现在孔庙的规模,并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洪武、永乐、成化、弘治四通御制巨碑。其中成化碑被世人称之为孔庙第一碑。

成化碑全称《御制重修孔子庙碑》,立于明朝成化四年(1468年),故通常称为成化碑。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逾年改元成化,即位之年便下令重修曲阜的阙里孔子庙,成化四年竣工,成化碑即立于此年。该石碑立于孔庙奎文阁院同文门前的东侧,碑身与碑额通高6米有余,碑身宽2.2米,厚约0.5米;刻有十分规整的23行正楷大字;碑额部分精雕细刻有盘龙旭日。碑身下有高1.25米的龟趺(赑屃),雕刻同样十分精细。

成化碑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一是因为其形制和书法,成化碑为孔庙最高大一幢御制石碑,同时《成化碑》的正楷书写十分规范化,标准化,精湛引人,历代对其笔法素有“著称于世”之评语。许多出版的书法正楷临摹版本就选自成化碑。然而成化碑的字迹由谁书写尚不得知。

成化碑贴

其二就是成化碑文的内容,它将孔子思想评价到绝对高的程度,认为有孔子之道则有天下,无孔子之道则无天下,反孔子之道则失天下,“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一日者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就是说孔子之道就像人们吃的饭,穿的衣服一样,时时刻刻不能缺少。

中国传统文化以孔子为尊,自古以来对孔子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历代皇帝对孔子都有评说,但都比不上朱见深的成化碑文,所以此文被誉为自古以来推崇孔子的最高峰。

说了这么多,小编对成化碑的内容十分之感兴趣,不知道大家呢?那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下吧。

御制重修孔子庙碑

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不然,则异端横起,邪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天下万物又岂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戚系焉,国家之治乱关焉,有天下者诚不可一日无孔子之道也。

盖孔子之道,即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载于六经者是已,孔子则从而明之,以诏后世耳。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使天不生孔子,则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后世何从而知之?将必昏昏冥冥,无异于梦中,所谓“万古如长夜”也。由此观之,则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其功用之大,不但同乎天地而已。

噫,盛矣哉!诚生民以来之所未有者,宜乎弟子形容其圣不一而足。至于《中庸》一书,而发明之无余蕴矣。自孔子以后,有天下者无虑十余代,其君虽有贤否、智愚之不同,孰不赖孔子之道以为治?其尊崇之礼,愈久而愈彰,愈远而愈盛。观于汉魏以来,褒赠加封可见矣。

迨我祖宗,益兴学校,益隆祀典,自京师以达于天下郡邑,无处无之,而在阙里者,尤加之意焉。故太祖高皇帝登极之初即遣人致祭,为文以著其盛而立碑焉。太宗文皇帝重修庙宇而一新之,亦为文以纪其实而立碑焉。

朕嗣位之日,躬谐太学,释奠孔子。复因阙里之庙岁久渐弊而重修之。至是毕工,有司以闻,深慰朕怀。

呜呼!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其深仁厚泽,所以流被于天下后世者,信无穷也。为生民之主者,将何以报之哉?故新其庙貌而尊崇之。尊崇之者,岂徒然哉?冀其道之存焉尔,使孔子之道,常存而不泯,则纲常无不正,伦理无不明,而万物亦无有不得其所者。行将措斯世于雍熙泰和之域,而无异于唐虞三代之盛也。久安长治之术,端在于斯。用是为文勒石,树于庙庭,以昭我朝崇儒重道之意焉。

系以诗曰:

天生孔子,纵之为圣,生知安行,仁义中正。

师道兴起,从游三千,往圣是继,道统流传。

六经既明,以诏后世,三纲五常,昭然不替。

道德高厚,教化无穷,人极斯立,天地同功。

生民以来,卓乎独盛,允集大成,实天所命。

有天下者,是尊是崇,曰惟圣道,曷敢弗宗。

顾予眇躬,承此大业,惟圣之谟,于心乃惬。

用之为治,以康兆民,圣泽流被,万世聿新。

报典之隆,尤在阙里,庙宇巍巍,于兹重美。

文诸贞石,以光于前,木铎遗响,余千万年。

成化四年六月十一日

- END-

图文来自曲阜三孔景区

如有侵拳,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