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当时担负维护北平社会治安的解放军平津卫戍区纠察1大队的驻地,就设在史家胡同41号大院。
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京华、人学大院并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八条,后恢复原名。
1984年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史家胡同51号院_史家胡同 -曾居住者
该胡同建筑整齐,房屋较好,多为大宅院,据老住户讲,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妓赛金花(傅彩云)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内。胡同内51号院为章士钊先生故居。章土钊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总长,1949年曾作为南京国民檔正*府代表团成员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因国民檔正*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遂到香港。后又回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正协会议,随后全家也来到北京。开始住在东四八条朱启钤家,由于两家人口都比较多,居住比较拥挤。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探望章士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亲自出面解决章的住宅问题。章夫人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院,是1个三进院。章士钊认为,一家人住太大了,便将第三进分了出去。章士钊去世后,由他的家属居住。1984年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内55号院,大门影壁上有砖刻和亲王诗,两边还有对联。
史家胡同在新中国解放的初期,作为水利部长的傅作义将军一家,以及部分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曾经居住在史家胡同32号院内,记录了爱国将领与史家胡同的一段情缘。
在东四与东单之间并列着许多条整齐的长胡同,路东有一条叫史家胡同。关于胡同名称的来历,一般的说法是,因胡同内有史可法的祠堂,其地址现为史家胡同小学。
可是一查时间,不对了,早在明嘉靖年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而史可法是在明末抗清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的。
鉴于祠堂有时是在故居基础上建立的这一习俗,除非史可法家庭是1个溯百年历史而不衰的大家族,才有可能以史可法先人的住家为地名,否则很可能是另一家姓史的住户了。
这有待专家考证。
我们这一届应该是史家扩招的开始吧。一开始九个班,后来增加到十个。更高年级都是六个或五个班。
一开始实在因为新校舍的缘故,是在东四上课的,后来才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