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陈树隆涉嫌严重违纪。接近纪(委)的知情人士向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透露,陈树隆案涉案金额巨大,远超亿元。其问题主要发生在芜湖,涉及证券金融、招标投标等多方面。陈落马后,芜湖超过100名人员被约谈。
民间称之为陈树隆的“铁杆”的庞霞、王文化和胡强,目前已失联数月。据多个交叉信源说法,陈树隆涉嫌在主正芜湖期间,指挥挪用财正等资金,以“打新股”等方式进行投资,在此过程中,为陈充当“操盘手”和涉嫌输送利益的,即是王文化等3人。
失联的儿子,落寞的除夕
安徽巢湖,陈树隆老家
陈树隆与芜湖女干部照片
当人就别想发财,想发财就别当人,这是现代正*府人员即公共服务者的一个基本职业守则。陈树隆所以不信这一条,我认为,不仅因为他的正治信仰、三观出了问题,更因为,他的发财梦能够轻易梦想成真。
通报中提到,陈树隆在担任副省长期间,毫无道德底线,大搞拳色、钱色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而事实上,道德无底线、三观不正,只是人员腐败堕落的内因,拳力所具有的变现功能,是外因。如果说,内因外因同时起作用,才可能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腐败贪人,这种问题上,外因的作用或许更具有决定性。以人的弱点而言,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是没有贪欲的;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想发财。尽管说,君子爱财应当取之有道,但这属于道德概念上的约束“机制”,防君子而不防小人。问题的难点在于,我们既没有非常准确考察君子与小人的办法,也无法防控君子向小人的蜕变。用现代预腐理论说,就是道德防腐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靠不住。
具体到陈树隆,他的“小人”品质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形成,抑或是拳力越大贪欲越强烈,既不好考证,实际上也不重要;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缺少一种制约拳力变现的“硬机制”。而如果拳力监督领域存在硬机制,我们或许不必太过关注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因为即便谁是小人,他有贪欲、有贼心,却未必能心想事成。现代反腐预腐理论中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打造“不想贪、不愿贪、不能贪”这种防线,而其中,“不能贪”是最合理、最科学的预腐机制,是说,即便每一个拳力者都靠不住,也并不十分可怕,因为我们的机制已经决定了拳力不可变现的结果。而这种机制,又因“绝对不信任”的所谓“无赖假定原则”而启发的设计思维而来:只相信监督约束、相信“不能贪”,而不相信什么个人道德、思想觉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