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adia是新加坡一些老一辈人的私人公寓,于1983年建成。其设计者为当地建筑师蔡家声,据他称,Arcadia是受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启发而建。Arcadia一共有三个楼群,每个楼群包含四个侧楼,呈十字形排列。这种独特的设计可使每所公寓至少三面采光通风,其中两面朝外,一面朝里。此外,两个楼群的楼板面稍稍向中间露天园景区偏置,并于第七层聚合,形成一个紧缩的圆环。而七层以上的楼层则均是垂直建造,不再向内偏置。这种与“空中花园”类似的阶梯状排列的建筑风格,使得Arcadia堪称为一个现代版“空中楼阁”。
古巴比伦天气较为干燥,很少下雨。为了解决花园灌溉问题,建造者发明了“链泵”这一传输工具。两个齿轮用链条连接起来,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下面的齿轮安在一个轴上,同时装有手柄。齿轮的下面是水池,链条上悬挂有水桶。当转动下面的齿轮时,水桶没入水池装水,而后被链条运送到上一层,上面的齿轮转动使水桶倾斜,水便流入该层的水池中,空的水桶则再被运送下去,如此不断重复,直至水运达最顶层。当最顶层的水池放水时,水便可沿着渠道流入一层层的花园中。这虽然解决了灌溉问题,不过由于那时的建筑大多由粘土和稿秆制成的砖块建成,长期的水流自然避免不了造成砖块腐烂,破坏地基。
“事实证明,nothing is impossible!”易小A长长地吁出一口气,震惊不已地看着脚下那巍峨的城墙。不错!那厚度足以让一辆4匹马拉的战车转身的城墙,此刻正蜿蜒地卧在易小A的脚下。这座城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还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泛滥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伦城有100座铜做的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站在长达16公里的城墙上远远望去,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城楼,这整座城墙的两端起源于神奇的幼发拉底河畔,而河对岸就是巴比伦的新城区。巴比伦?易小A去了巴比伦?!
事情要从3周前说起,易小A被主编大人邀请去参加一个世界小记者交流会。能被邀请去参加这样一个规模浩大的会议可是荣幸至极。出乎易小A意料的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居然在海外也有不少同行在关注呢!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小记者就兴致勃勃地围着易小A谈了许多读后感,还表示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搭”时空转换仪和易小A一起联手采访呢!正在易小A得意洋洋的当儿,一位胖乎乎的金发小男孩问易小A“请问你对世界文明古国的遗产有什么见解吗?比如古巴比伦啊、印度啊……这些地方也都有我们人类历史的瑰宝呢!”这下可把易小A问了个大红脸。可不是!外国的小朋友们对中国文化如此感兴趣,但作为新时代的小记者,易小A对世界文明古国可谓是所知寥寥呢!世界都在了解中国,易小A打定了主意,也要让中国小读者了解世界才对呀!就这么办!一回国,易小A就跟主编大人商量,决定要带着中国的小读者玩转四大文明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