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幻象不同以往,会逐渐消失。她仿佛身临其境,在他们中间,同他们一道拜倒在他的脚下。她说:“我好像一粒即将发芽生长的种子,但只是成千上万这样的种子的一粒。我深深地知道,这就是智慧的萌芽。”随后房间又变暗了,虽然珍妮当时还沉浸在幻象迷宫,但她还是不由自主地瞄了一下床边的钟,这时已是早晨7点17分了。
珍妮预言东方紫薇圣人于1962年出生。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圣人出。
这个预言伴随了中国数千年之久,事实上也一直在发生着,论语明文记载,即使孔子被困于匡地的时候,也认为自己没事,除非上天想断绝中国的斯文,否则圣人的使命未终,是不会轻易死的,中国的圣人传承千年,每次出现的规律,也基本符合五百年之数,以下逐一盘点,看看这个预言是否真实,看起来,还真是神秘莫测,看来古人之言不虚。
论语》第九篇子罕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后来还是靠人帮忙,才算解脱了。(本来就是误会而已)关于孔子的这段话。我认为是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巨大自信和强烈的神圣的使命感。《白虎通圣人篇》说:“圣人未没时,圣人亦自知圣乎?”曰:“知之。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认为孔子知道自己是圣人,就是根据这句话来判断的。这个使命是什么?就是来自文王的文化传统——孔子定义为“文”,也就是“郁郁乎文哉”的“文”,而不是“文质彬彬”的“文”。具体的说,就应该包括“礼、仁”这些孔子提倡的东西。孔子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给传播下去,发扬光大。否则“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后代子孙就会失去这个“文”了。失去了“文”会怎么样?不敢想象。《白虎通》孔子视为圣人,自然是有后人故意抬高之嫌。不过孔子自己也有一种自觉的“神圣感觉”。那也是很明显的。这种神圣感,不仅仅来自文王,更来自天。因为他心底里是认为,老天是仁慈的。所以,老天肯定不会让“斯文”给中断的,也所以,他孔夫子也肯定不会完蛋。以下略加盘点,大家看对不对?
1、女娲|伏羲(公元前3000年出)——第一个圣人出世,中国文明的始祖级人物。传说居多,但考证是第一个。
2、黄帝(公元前2500年左右出)——第二个圣人。
3、舜(公元前2000年出)——第三个圣人。
3、商汤(公元前1500年出)——第四个圣人。
4、周文王(约公元前1000年出)——第五个圣人。
、孔丘(公元前551年)——第六个圣人。
6、刘秀(公元前6年)——可能是第七个圣人。但《史记》最后一篇,司马迁也有以圣人自诩之一,按照孔子圣人在世算,司马迁也可能是孔子之后五百年的圣人。
7、李世民(公元59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都没有出什么圣人了,按年代算,最有可能的就是他了,从建功立业,扭转历史来看,唐太宗李世民也称得上圣人,相传出生时就有瑞兆,这和孔子、刘秀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