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告诉记者,中国科学技术合作的几个领域是在中国讨论的。
“我们与中国科学院院长讨论了几个领域:中国倡议”一带一路“的科技含量问题,包括发展各种现代交通系统和走廊。”他说。
谢尔盖夫指出,与中国合作伙伴讨论的第二个合作领域涉及研究和开发深海资源。据他介绍,第三个合作领域可以是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后续运作。“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努力,我必须说在这个方向上分配了非常严重的资源。”有趣的是,有80%的资金通过中国科学院获得研究基础设施,“他补充道。
俄罗斯科学院院长指出,中国有意发展热核能。谢尔盖耶夫解释说:“中国已经直接接洽了建设工程热核反应堆的项目,并且该设施的设计仅分配了2000亿美元。”
据他介绍,有必要与中国的激光技术同事建立合作关系。“他们现在开始在上海建造一台辐射能力达到创纪录的激光器,我们必须在技术交流和基础设施运行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共同计划的要素进行合作。”俄罗斯科学院院长说。
谢尔盖夫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计划在2018年11月举行特别会议,探讨在海洋探索和研究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我们真的想恢复[RAS和CAS]学术交流,并会提供的机会,希望我们在未来几年做会觉得新的动力,我们在2019年预算的关系。”-说谢尔盖耶夫。
“一条腰带是一种方式”
“一带一路”-中国倡导建立全球运输和投资基础设施。它整合了两个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