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奇闻

  贵州四大产业之间能够互补,加上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在部分支柱产业衰落的情况下,贵州还能维持不错的速度。

  不过由于这些产业,都不是高度强调分工的领域,好处是贵州能够自外于全国经济的下行,但坏处是缺少与外省的产业协作,增长空间面临天花板。

  更重要的是,像烟草这种行业,本身高度封闭垄断,对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未必是好事。至于固投和基建,产能过剩和地方债,风险更不用说,很多省份已经为此买过单。

  4. 贵阳不强,限制了贵州的上限

  这几年的贵州,也在谋求转型,在一些新兴产业上发力。比如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比煤、电、烟、酒四大行业还高。像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6年增速是66.6%,2017年增速是86.3%。

  贵阳打造“大数据之都”“中国数谷”,也是经济转型的尝试,但这些产业的体量实在太小太小,高速增长未必意味着上限可以无限畅想。考虑到从地形、交通和工业基础,老实说贵州接纳新兴产业的难度依旧不小。

  西部君此前在《贵阳的野心有多大》曾提到,贵阳目前的大数据中心产业布局,更多还是全国的机房角色,大数据上游高附加值的产业,还是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

  所以对火力全开的贵州来说,更得看到与全国经济增长走势脱节背后,产业过于封闭、传统的一面。

  另外,要提升整体的经济体量和竞争力,省会贵阳不强的局面也需要改观。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