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奇闻

 高校又开学了,大学公共安全话题再度成为家长与学生关注的热点。人们忘不了一年前,印有马加爵狰狞面孔、粗壮上身的通缉令曾张贴于重庆大街小巷每一处醒目位置,让这个“大学生屠夫”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我市许多高校网上,马加爵被部分学生尊称为“爵爷”、“帅哥”,同时被冠以“最有性格的人”称号。可见学生对其生平为人,有着与社会伦理观不同的看法。一位重大学子戏称,现在学校流行的格言不是“做人要厚道”,而是“做人要小心”。“谁知道睡在你上铺的兄弟,某天会不会发梦冲一个榔头向你砸来?”

  马加爵现象在某种层面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处世观,这值得人们深思。2005年9月6日——恰是马加爵被判死刑后的第500天,记者来到马加爵的老家广西宾阳县(市)和他曾经就读的云南大学,目睹了一个家庭从幸福走向衰败的瞬间——这就是马加爵事件的终极意义。

  黄包车夫:马家过得很惨

  2005年9月6日上午10时,广西宾阳县(市)。

  一年前,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因为马加爵的名字被人们熟知。而一年前全国各地记者所挑起的喧嚣,如今已归于平静。只是提及马加爵名字时,汽车站的黄包车夫们才兴奋起来,争先恐后想带记者去马家:“现在马家惨得很!足足一年了,你是去他家的第一个记者。”

  马加爵生前居住的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位于县(市)大街旁一条尘土飞扬的支马路内。每天清早,马母李凤英便挑着沉重的菜担沿着这条路去卖菜。“如果马加爵没出事的话,都上班赚钱了。现在他们哪至于过这种日子?”马二村村(委)带领马建伦叹道。

  正是这场突出其来的灾难,把马家彻底整垮了。“全村3000多人,数马家最困难,家里仅有一亩多田地,年收入不到千元。”

  村长:马家菜最好卖

  数月前,马家借钱修了两间平房。“不修的话,以后就得不到征地补偿费。为这,听说他家背了两万元债务。”马建伦称,以前社会各界捐助的几千元钱,马家早已用光。而马加爵被判的6万元民事赔偿,至今一分都未兑现。

  所幸的是,村里人并没有歧视马家。“相反,大家都十分同情他们。他们的菜一挑到菜市,绝对是最好卖的。”

  马二村村长马玉义答应带记者去马家采访。临行前,他打量了一下记者:“你懂不懂采访规矩?”记者茫然。马玉义解释:“去年全国很多记者采访马家,都被拒绝了。有个记者灵机一动,买了点水果上门探望,马家就不好拒绝了。他家穷,你得理解一下。”

  马加爵堂兄:马家经常吵架

  本年55岁的马父马建夫,面目几乎就是马加爵的翻版:颧骨突出,关节凸起,皮肤黝黑。所不同的是,这张布满纹路的脸没有那股呼之欲出的暴戾杀气,只有一脸苍老与憔悴。

  马家门口,摆着两台陈旧的缝纫机。据说马父曾帮附近小制衣厂的老板熨裤子,每熨一条有2角5分钱的收入,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可以熨上百条,已经干了20年。但出事后,悲痛之下吗父再无能力上班。

  隔壁马加爵的堂兄称,这一年来经常听见他家传出争吵声。但马父否认了这种说法。“我们三十年的夫妻了,平日家没红过脸。可能是生活困难,我说话声音大了些。”说到这里,他的声音低沉下来,“一句话,我对不起她!”

  马父:我儿子中了邪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