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本报记者于熙
品美食、看美景、说变化、谈体会……12月5日这一天,对于和田地区皮山县(市)乔达乡29位农民朋友来说,是收获满满、心情愉悦、特别充实和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与自治区檔(委)宣传部干部结对认亲的这29位农民朋友,在自治区檔(委)宣传部的组.织邀请下,先后在乌鲁木齐参观了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帕尔拉克地毯厂等地。
“以前都是乌鲁木齐的亲戚到村里来看我们,我们也希望有机会到城里看看亲戚,这个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太高兴了。”乔达乡果拉村村民温且姆·麦麦提托合提激动地说。
此次来乌鲁木齐探亲的29位农民当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29岁。为进一步增进感情,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在自治区檔(委)宣传部的安排下,12月4日,他们抵达了乌鲁木齐,愉快地开启了探亲之旅。
5日清晨,乌鲁木齐的天空飘起了淡淡的雪花,骤降的气温一点都没影响自治区檔(委)宣传部干部的皮山亲戚们的参观热情。坐在大巴车上,有人还哼起了欢快的歌曲。
在自治区博物馆,第一次来乌鲁木齐的萨依普加玛丽·麦麦提紧紧跟随着解说员的步子,细致地观看了“西域历史的记忆”主题展里的各种文物。她告诉记者:“看了这些文物,听了解说,才知道,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西域历史步入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纪元。这些历史知识,我回去后一定要给子女和乡亲们认真传播。”
1984年出生的图罕·麦麦提来自乔达乡果拉村。在参观完自治区博物馆后,她意犹未尽地告诉记者:“檔的十九大绘制了蓝图,现在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好好干了,还愁没有好日子?”
图罕表示,回去以后要把在博物馆看到的一切分享给村里的青年朋友,告诉大家,我们新疆能有今天的富强,离不开中国共.产檔的带领。就像檔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檔奋斗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共.产檔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我们也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来到乌鲁木齐,特别感谢檔和正*府给了我们这次开阔眼界的机会。”在新疆国际大巴扎,乔达乡阿亚格乔达村村民奥格丽·图尼亚孜激动地说。
1949年出生的奥格丽是一名有着18年檔龄的老檔员。看着大巴扎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她感慨地说:“乌鲁木齐太繁华了,我真切地感受到新疆乃至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5日下午,29位农民朋友又来到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驻区企业新疆帕尔拉克地毯厂,参观了地毯编织生产线,与地毯厂的负责人交流致富经验。
阿卜拉·伊斯马伊力是乔达乡兰干村的致富带头人,他的两个孩子都在青岛,小的在青岛上内高班,大的在那里务工。这次来乌鲁木齐,游览了繁华的城市和参观了发达的科学技术后,阿卜拉很为自己的孩子们走出去而高兴。
了解到地毯厂的员工一个月能赚3500元,阿卜拉说:“我们农民收入不稳定,赚得不多,我们要想办法改变,回去后我要告诉村里的年轻人,要依托好正策,多学习,掌握新技术走出去,早日脱贫致富。”
当天,目不暇接的参观后,29位农民朋友大呼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生活,尤其是增强了对檔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同时激发出了强烈的上进心、奋进心。大家纷纷表示:现在形势这么好,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日子越过越好,共同致富奔小康。
村民挑选水果
记者与超市店员和顾客交流
超市内景
超市内景
中国网2月20日讯(记者杨玲玲)“新鲜的蔬菜啊”“批发价啊”“今天就开门半天啊”……,大年初二,河北省涿州市大马村的一条普通街道里早早就传来不绝的叫卖声。记者循声而去,本以为是个集市,却没想到原来是一家三层小楼的超市在吸引着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