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奇闻

  谁都想代表北京,谁都想代表那些生活在北京的人,因为北京是一个正在裂变的核反应堆,释放着巨大的话题能量,而谁掌握了这种力量,谁便占据了流量,谁就黄袍加身媒体称王。北京,是最温柔的流量担当,随意被人扮妆,以致于忘记了本来的模样;北京是人气最高的流量小生,整个社会的灯光有一半照在他的身上。

  二、

  柴静在《看见》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现在到了电视台,做了新闻,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在工作,卖命地工作,但我是在为制片人、奖金、虚荣心,为我的恐惧而工作。最简单的东西没有了,我的心不在腔子里。”

  这不就是许多媒体人的真实写照?包括我在内。我也是一位媒体人,柴静受制于工作,而我还有千千万万的媒体人受制于流量。“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是杜甫的境界。而这样不假外物的追求,卓立世俗的格局,是我等不能企及的。在当下纷纷攘攘的社会里,媒体人绝大多数要取悦于读者,屈服于观众,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不过万事皆有度,过犹不及。王利芬前段时间惹起众怒,原因很简单,吃相太难看,毫无怜悯地吃着“人血馒头”。在茅侃侃离世后,王利芬很敏锐地抓住了新闻焦点大获成功,却明目张胆地在微博上庆祝自己文章破了10万+,还附上一张大笑的图片。媒体人虽摧眉折腰事流量,却不能如此得毫无底线。我很早就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合格的自媒体人是这样的:他或许没有白云出岫般高尚,没有丰碑高矗般严肃,但也没有无视底线般卑鄙,没有漠视人性般冷酷,有的只是在能量与流量之间找一个尺度,在高度与热度之间找一个平衡。”

  媒体人手里都捧着一个“人血馒头”,但请看清楚,这是人血。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