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奇闻
评审模式有共识

  12月27日10时,投票结束,刘云的理赔申请未能通过。参与投票的19037名赔审员中,只有38%的人赞同理赔:7233人支持刘云,11804人支持保险公司。这样的结果,刘云似乎早有心理准备。在和“宝贝守护计划”项目的运营人员欧可进行前期沟通时,刘云曾表示:“如果没通过,那也只能接受。”

  在投票的24小时里,欧可一直关注着双方支持率的变动和上万名赔审员随时发布的动态。审议尚未结束,就有赔审员提出,平台是否能开通募捐渠道,给患儿家庭更多的帮助。

  作为项目最早的参与者,欧可清晰地记得,从赔审团第一次判定开始,就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当时,7岁白血病女孩的理赔诉求没有获得赔审团的支持,在项目的运营人员帮忙下,与一个基金会进行了对接。

  项目运营团队成员观点是,发起公益捐助要有两个大前提:确有所需且尊重家长意见。

  还有一种声音是建议调整投票的“分界线”,让理赔变得更加容易些。“当初设立50%作为是否理赔的分界线,就是考虑到对申请人、保险机构都要公平。”欧可谈到项目的最初设想时说,“相对而言,保险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复杂的合同条款对许多投保人来说,要么没看,要么确实看不懂,结果就导致需要理赔时很容易发生纠纷,所以我们就想尝试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从评审员、赔审员再到调解员,除了在自身不同业务板块中得到充分进化,阿里大众评审也为业界解决争议纠纷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成功样本。

  不久前,微信公众平台宣布,将通过组建合议小组判定备受争议的“洗稿”行为;滴滴出行上线公众评议会,邀请公众群策群力解决行业中的一些难题;贝壳找房则成立“陪审团”以处理经纪人之间的业务争议……阿里大众评审模式在更广泛的互联网场景中得到了学习和应用。

  “互联网行业引入大众评审机制,据我所知阿里巴巴在行业中确实是首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基于互联网精神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

  2019年1月7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网络新“枫桥经验”高峰论坛上,来自北京的赔审员夏永生将登台分享自己的评判经历。众多与会专家学者将和他一道,探寻矛盾纠纷和争议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解法。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