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高女士透露,王某某的这次作案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有人跟我说,他已经在那条路上等了好几天了,一直看到他和他的电瓶车,就等着机会下手。”高女士表示,王某某住的宿舍就在高秋曦遇害的那条路上,“如果不是碰到曦曦,肯定也有其他人会遇害”。
更令高女士气愤的是,王某某的母亲也是这起案件的帮凶,“那天他先把从曦曦那里抢到的东西放回宿舍,然后晚上是他妈妈和他一起回到那里把曦曦埋掉的。”高女士从警方处得知,王某某的母亲已经被逮捕。
“彩票输钱,经济拮据”是王某某向警方供述的光天化日下作案的动机。
除了“输钱”这一因素外,高女士告诉记者,她和王某某所在的工厂已有四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所有员工都没收到过钱。而该工厂的“牵经工”工资在每月4000元-6000元左右,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说他因为缺钱所以抢劫,的确有这个可能。”高女士称。
对话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
不随意上陌生人的车 偏远之地结伴而行 尽量在有监控的地方打车
要时刻让人感受你在“防范”
仅仅在八月,就发生了5起年轻女性遭遇劫持、绑架、失踪甚至被谋杀的案件。在看似“巧合”的背后,是否有一些必然的联系?为什么歹徒频频将目标锁定在年轻女性?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对于这些问题,晨报记者昨日专程采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
记者:“黑色八月”的发生,有没有一定的共性?
李玫瑾:夏天街面上犯罪会更多,因为天热,人们的活动时间相应增加,回家时间较晚。其次暑期是学校放假期间,学生在外走动的几率也增加。另外,女孩在夏天一般穿得较少,也会让有些不法分子萌生歹意,这也是八月集中爆发可能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