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杀刘海龙的于海明当时是从昆城一品饭店出来的,这座饭店和蓝孔雀商务会开在同一栋罗马风格的大楼,同一个月成立,都在去年开张,在昆山同属高档消费场所。不同的是,于海明在昆城一品的身份是打工者,管理大楼水电的,根据他同事对媒体的说法,于海明在这里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等到客人都走了才能下班。
这意味着,过去一年多里,刘海龙和于海明一定曾在这同一栋大楼里频繁出入过,也许还相遇过。
龙哥在“小上海”
但刘海龙租住的房子在昆山陆家镇合丰村,还在那里开了一家名叫“聚业典当”的店铺,合丰村才是刘海龙的生活半径。
从地图上看到,合丰村和事发地所在的开发区区别明显,开发区是大片规整的高楼、绿地和宽阔街道,而合丰村的地界上,最显眼的则是密密麻麻的蓝色彩钢瓦。
但实际上,在昆山这个连续13年夺冠全国百强县(市)的县(市)级市,合丰村是制造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甚至被称为“小上海”。合丰村区域总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早从1991年开始,就引入了大批台资制造业企业,如今,内外资企业已经超过200家。
和如今规整封闭的新兴工业园区不同,作为早期发展的制造业开发区,合丰村里,厂房、居民小区和商业街道犬齿交错,安然杂处。2012年,生活在合丰村的外来人口就超过6万,是本地人口的15倍。
合丰村(王海燕 摄)
走进村子,在一条不足百米的街道上,可以数出超过5家劳务中介,傍晚时,总有年轻人排起连绵长队,等着领取120元至200元的日薪,这些年轻人大都来自江苏北部、安徽、陕西、河南和甘肃等省份。
合丰村里,寻找刘海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这里,他是龙哥。买彩票的阿姨知道他,因为她的一个朋友在路上见过龙哥锻炼,不小心瞟了他两眼,龙哥瞪回去了,说“看什么看”,吓得彩票阿姨的朋友别过头就匆匆走了;开摩托车的司机知道他,因为“龙哥以前老开车在街上晃来晃去,没事还来跟我们聊聊天”;烩面店的老板知道他,因为“在店里经常听人提起,他们道上混的”;移动营业厅的店员知道他,因为前几个星期还帮龙哥办过业务。但寻找龙哥同时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只鳞半爪的,因为合丰村的人口流动实在太快了。刘海龙的典当行旁边的劳务中介,在事发当天才开张,头一天还挂着大幅招牌,“大量招收日结工”,第二天再去,招牌已经撕掉,连门都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