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共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越与自己相像的生物就越容易产生共情,但对那些离自己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就没那么关心了。如果让普通人列举10种濒临灭绝或已灭绝的生物,那这10种生物里很可能都是离人类亲缘最近的动物,几乎没有植物什么事。
不过有一种(棵)树却以“全世界最孤独”为名片,收获了人类特殊的关心,急切地想为它找个老婆。
1857年插图,最孤独的伍德苏铁,仅剩最后一棵雄树
1895年的一天,植物学家约翰·梅德利·伍德(JohnMedleyWood)在非洲南部祖鲁兰(Zululand)的诺耶森林(NgoyaForest)散步时,就与这棵树不期而遇。它就坐落在树林边缘的一个陡峭斜坡上。从外形上来看,这棵树就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以至于伍德一眼就看到了它。该树的树干无比粗壮,从顶部看上去就像一棵棕榈树。但它既不是棕榈,也不是其他常见的树木。
约翰·梅德利·伍德(JohnMedleyWood)
伍德主要靠收集稀有的植物为生,并管理着一座植物园。当时,他就拔下了这棵树周围的几株吸芽,并将其中一株寄往了伦敦。
随后,这种树就被用发现者伍德的名字命名,称为伍德苏铁(Encephalartoswoodii),是苏铁家族的其中一员。只是让伍德没想到的是,这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树,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后一棵了。现在一个世纪多过去了,人类都还没发现另一棵伍德苏铁。
即便最初被发现时,这棵树看上去是数量可观的四株。但事实上,这四棵树其实都是同一棵,均属于主树的克隆体。这是苏铁树营养繁殖的一种,以分蘖的方式向四周分出新芽。那些分离后形成的新植株,它们的基因与母株几乎一模一样,属于无性繁殖。而伍德苏铁,也只能以这种方式繁殖了。毕竟搜遍了整个南非,我们都没能帮它找到伴侣。
20世纪初,伍德苏铁还有两株在南非诺耶森林未被移走
伍德苏铁是雌雄异株的植物,这也意味着他们都需要另一半来传宗接代。而这株仅存世上的伍德苏铁,是雄性。
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苏铁雄株每年的固定季节都会开出鲜艳的橙黄色圆柱形“雄球花”,长达20-40厘米,也叫小孢子叶球。而雌株长出的“雌球花”则叫大孢子叶球,形状更像一个球。
在野外,那些喜欢取食苏铁树花粉的昆虫们,特别是甲虫,也会做个顺水人情帮忙传授花粉。只是这株伍德苏铁无论开多少次花、产多少花粉,它送出去的情书永远都不会收到回信,也无法形成种子。
伍德苏铁圆柱形的雄球花,图源:KewRoyalBotanicalGardens
现今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500棵伍德苏铁,有的属于私人收藏,有的则是种在植物园内供大众观赏,数量不算少。但这些植株,都为同一棵雄树,产生的基因突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生物学家理查德·福迪形容道,“它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孤独的生物”。因为苏铁本身还是种特别长寿的植物,“千年铁树”一词便是形容铁树的长寿。从这点看来,伍德苏铁完全应了那句史上最恶毒的诅咒——长命百岁且孤独终老。
我们现在的世界,已经被有花的被子植物统治。而苏铁这种古老且原始的裸子植物,看起来总是格格不入。但它们也曾辉煌过。
恐龙背后的苏铁
最早的苏铁类化石纪录可追溯到2。8亿年前的二叠纪。两亿多年前,苏铁的足迹就曾遍布全球,与恐龙一起称霸地球。而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苏铁在植物界更是呈“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势。也就是说,每三种植物中就有一种是属于苏铁家族的,可谓繁盛一时。
事实上,许多恐龙的艺术想象图和复原图的背景,就有苏铁。甚至可以说,画恐龙不画苏铁也是一种不完美。而不少关于恐龙的影视作品里,也经常出现恐龙咀嚼苏铁叶子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