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夷地。公元前567年,齐灭莱,建立即墨。战国时期,即墨就开始屹立在齐鲁大地的东方,盛极一时,与齐国都城临淄一样富实。后来秦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市)制 ,即墨才开始定为县(市)。西汉时期,把胶东郡分为胶东国和东莱郡,即墨归胶东国管理。胶东国下设即墨、昌武、下密、壮武、郁秩、挺 、观阳、邹卢8个县(市),而即墨城被作为国都。从秦汉到南北朝的700多年间,虽然朝代变换不断,战乱不断,但即墨县(市)制一直没有改变。
即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重大历史变故:第一次发生在556年,南北朝末期,即墨县(市)制被废,一同并入长广县(市)(今平度)。第二次发生在596年,隋朝建立后,即墨县(市)制恢复,重建到今天即墨城区。第三次发生在1898年,清正*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将即墨“南乡”划走了 ,这块地方就是现在的青岛市区。秦代置县(市),隋朝建城,有1400多年建城史的即墨就是一部丰富的历史书。另外,即墨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县(市)令一共有211位,其中有的是从南方过来的,因生活习惯不同,来时还带着马桶和伺候起居的阿三、梳头阿姨。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管理着这个又遥远又陌生的地方,留下了很多趣事。
即墨人祖先大多来自云南,只有三个家族来自山西
永乐年间的唐赛儿起义,使即墨惨遭人军血洗,这是即墨原居民减少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对于这一问题,即墨文史专家黄济显、李景智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称,从北宋末年(1127年)到明朝初年(1368年),包括即墨在内的山东地区人口一直呈锐减趋势。目前即墨居民的先祖,主要是明初从外地迁入的军户,其中很大一部分从云南迁来。在山东,很多地方的人来自“洪洞大槐树”,这一点上,即墨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明初前,即墨原住民哪去了?1985年,即墨县(市)地名办公室对全县(市)建村情况进行了调查,出版了一本《山东省即墨县(市)地名志》,其中记载称,在明代以前,现即墨市有人口居住的村庄仅30余处,现今的瓦戈庄、太祉庄、大人庄、乔家屯、田横等乡镇皆属无人之地。事实上,大多数即墨移民并非来自山西,而是云南。据《即墨县(市)地名志》记载,来自山西的移民仅有三个宗族,如王村镇坦村的张姓,据传,其祖先来自山西的蒲州。华镇梁家疃《田氏族谱》记载称:“田氏祖籍山西阳高,永乐二年,与董氏同时迁来此地立村。”黄济显、李景智在文中称,以上三姓均属于零散移民。而且,山西《平阳府志》记载了明洪武、永乐年间,朝廷曾先后八次将山西移民集中在洪洞,办理移民手续,迁往各地 ,其中并没有迁往即墨地区的记载。《即墨县(市)志》副主编孙鹏在《明朝初期即墨移民初探》一文中称,明代初期,移民即墨的主流是来自云南的军户。鳌山卫镇有37个自然村是明洪武、永乐时建村的,其中23个村是从云南移民来的,占明初建村数的62%。田横镇明初建村35个,其中25个村的族谱记载其先祖是从云南移民来的,占71%。
1949年至今即墨区划沿革
1949年即墨县(市)划为15个区、3个镇。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