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据周牧之介绍,从1980年至2015年的35年间,全球城市人口增长250万人以上的92座城市中,中国城市多达30座,占近三分之一。

  “可以说,中国急速的城市化、大城市化与全球趋势高度同频共振,与全球发展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周牧之说,“未来城市的发展逻辑一定将遵循开放、交流、融合、变革和繁荣这条主线。”

  周牧之认为,日本的城市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可以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智力水平,使城市能够大幅度提升对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的承载能力。”

  该指标还对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市)DID人口规模与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以及R&D内部经费支出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DID人口规模与服务经济、科研支出和知识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日本的DID地区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都市圈、名古屋大都市圈和近畿大都市圈三大板块。由三大都市圈构成的日本太平洋大城市群拥有占日本全国86.3%的DID人口和83.8%的DID面积,创造了日本全国GDP的63.7%。

  10月12日,日本森纪念财团都市战略研究所发布了2017年版“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2016年首次升至第三位的东京在“交通出行”及“文化交流”领域的得分增加,进一步缩小了与排名第二位的纽约之间的差距。排名第一位的伦敦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综合得分大幅提高,新加坡、阿姆斯特丹和柏林等也保持了之前的势头,亚洲与欧洲城市明显保持坚挺。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0月13日报道,排名从经济、研究开发、文化交流、居住、环境、交通出行6个领域对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研究人员数量、国际会议的召开次数等合计70项指标计算得出。排名从2008年开始实施,2017年以44个城市为对象进行了调查。

  报道称,东京2016年超过巴黎跃居第三,2017年在剧场和音乐厅数量及海外游客数量等文化交流领域、开通国际直达航班的城市数量及通勤和上下学的便利性等交通出行领域的得分增加。日本2020年将举行东京奥运会,完善了访日外国游客接收体制等,也为得分增加作出了贡献。

  亚洲城市中,新加坡继续保持第五名,与排名第四的巴黎缩小了差距。新加坡的总悬浮颗粒物(SPM)浓度较低,在环境方面继续保持高分,经济和研究开发等领域也处于高水平,“可以说是一座平衡性非常好的城市”,森纪念财团理事、明治大学教授市川宏雄表示。

  排名第六的首尔和第33的曼谷在国际会议举办次数方面的得分增加等,文化交流方面的改善比较明显。曼谷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数量及海外游客数量增加也对得分作出了贡献。首尔在专利注册数量和研究人员数量等研究开发领域取得了高分。

 

  报道称,香港由于GDP增长率放缓等,排名由2016年的第七位降至第九位,但交通出行领域继续保持高分。排名第13位的北京和第15位的上海等中国的城市也在经济领域的拉动下提高了得分,不过环境方面的排名分别为第43位和第41位,几乎排在最后,依然拖了整体的后腿。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