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0月31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据广州天河公安通报,10月31日10时许,天河区岗顶附近有一名男子持刀伤人,随后跳楼自杀。

  不久前,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上发表了一番演讲,出了不少金句,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马云说:“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

  这句话在吐槽什么呢?众所周知,找人借钱不是件容易事。在古时候,金融业不发达,人们急需用钱时便到当铺抵押自己的财产,按时支付利息,到期还本赎物。

  随着时代的进步,金融业不断发展,信用系统逐渐完善,但找银行贷款仍然要有过硬的抵押和担保,还要经过繁琐的步骤,这就阻碍了信贷经济的扩大。所以马云抨击银行业守旧,如同过去的当铺。

  然而,银行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避免“坏账”是放贷者的天然追求,必须要有强力的手段作为保证。过于宽松的信贷,是对投机取巧者的纵容,最终会形成“反噬”,导致系统性风险,损害最广大群众的利益。

  说到底,“当铺思想”的本质是风险控制。

  从“当铺”到“医闹”

  金融业遵从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原则中,安全性永远排在第一位。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医疗业。位居首位的安全,不仅仅指患者的安全,也包括医护人员的安全。

  在如今社会中,中国的医生们时刻面临着人身伤害的风险。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在中国,有66%的医师曾亲身经历过医患冲突事件,超三成的医生有被患者暴力对待的经历。

  我们发明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医闹”。

  “医闹”之于医疗业,如同“坏账”之于金融业。人们看到坏账,只是幸灾乐祸这家银行的KPI完不成了,经理愁秃了头;呐喊着“银行就是钱多,活该被欠钱”。却看不到银行们开始默默变为当铺,严放贷款以避免损失。直到某一天自己需要资金时,才发现贷款无门,只能骂骂咧咧地寻找高利贷。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伤医案件的报道刷屏,但在充满愤怒的喧嚣之后,一切似乎又归于平静,直到迎来下一个轮回。

  为何陷入了这等荒唐的怪圈?

  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规避

  去年底震惊全国的“杨文医生案”中,很多人痛斥罪犯孙文斌心狠手辣,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早在案发前2周,孙文斌便不断扬言“要是我妈的烧还不退,我就弄死你们”。然而,长达半个月的威胁,并没有引来有关部门的作为,惨案最终发生。

  医生,这个时时刻刻都在向患者告知风险的群体,却不知如何规避自身的风险吗?事实上,据杨文医生同事的讲述:面对犯浑的一家子,我们有安全意识,我们谨小慎微地伺候,我们向上反映了,科里医院都记录和备案了该患者及家属情况,也嘱咐我们注意安全……

  医院缺的就是“当铺思想”。

  在银行借贷的过程中,会有专门的信贷管理部门,对申请贷款的对象进行风控尽调。每次尽调,光交通费用就可能成千上百。抱着“当铺思想”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可谓不惜成本。

  医院有这样的风控部门吗?大部分的医院可能都把这一职能交给了医务处,以一种“知道了”或者“我也跟带领讲过了”的办法来应对临床一线的“医闹”备案。医患调解办?对不起,我们只处理患者的投诉。保卫科?对不起,我们来得太晚了。

  尽管国家多次出台“医闹零容忍”的正策,也有部分医院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比如增设安检措施、增加安保人员等等。但在这个一切都提倡“精准”的时代,这些举措显得粗放且难以长期维系,往往流于形式。

  “精准防闹”,路在何方?

  大数据或成破局希望

  马云说,互联网金融必须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丰富的数据;二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三是基于大数据信用体系。他所呼吁的金融创新,实际上是用基于大数据的信用体系来替代传统“当铺”的抵押担保。

  随着医疗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在医疗诊治领域也取得了颇多应用。或许,将大数据用于防范医闹的风险控制,可能也有一番作为?

  我们可以憧憬,大数据能够推动医院成立风控管理部门,从海量的诊疗数据中,提前发现产生医疗纠纷的高危预警,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风险的研判,及时、准确地介入,避免伤医案件的发生。

  我们也可以想象,医疗信用大数据系统得以建立,全国联网,一次医闹,全家上榜。医保额度与医疗信用相关联,让大家意识到,信用不仅等于财富,信用也等于健康。

  当然,我们最终期待的是大数据带来医患关系的和谐。在那个乌托邦式的时代中,医院能够利用大数据改善就医体验,正*府能够利用大数据改变医保体制,真正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只有这样,医院才有资格说抛弃“当铺思想”,因为我们已经彻底消除了医患矛盾,再不需要“医闹风控”了。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