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文化

如题

六岁学棋。

启蒙老师同时也是我爸妈的老同学,前两年就直接在老师家里上课,每周三次。很多时候爸妈就是下午把我扔那,晚上八九点再来接我,晚饭也一起在老师家吃了。

正因于此,有别于其他小朋友一板一眼的授课,我初期的氛围要轻松自由很多。

夏天躺在凉席上吹风扇,听老师讲吴清源大战桥本宇太郎的故事;冬天裹着棉袄打谱,一边李昌镐古力的鬼手妙招,一边喝老师家香浓的藕汤。

在这期间,我的棋力缓慢而稳定地增长。学会了复盘,开始有了自己的棋风,开始参加一些省内的少儿组比赛,逐渐在小圈子的同龄人中很难找到对手。

当然,也会因为输棋哭鼻子。尤其是因为低级失误葬送好局,会被老师打手心。开始下网棋,开始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年岁渐长,爸妈决定把我送进了更正规的少年宫系统学习。

那里的围棋班分为三个班:入门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各个班级通过内部比赛有所流动(但不会降级),不过大多数孩子都是在学了半年左右后,家长就放弃了。

可能是基本功比较扎实,加上有些小聪明,没用多久我就升入了高级班。也由此认识了一位对我棋风,甚至是三观都影响很大的老师——白老师。

白老师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武大中文系毕业。舞文弄墨是一把好手,同时棋艺精湛、书画俱佳,在本市是位文化名人。来少年宫教棋是应朋友所托,每周末来一两个下午。

他的棋风很独特。一盘棋很少出现激烈的战斗,往往云淡风轻间就取得了优势;即使是面对明显偏弱的对手,他在领先十几二十目后就鸣金收兵,绝不给对方难堪。

生活中他也是外柔内刚,极具人格魅力。我从来没见他跟人红过脸,但行事自有其原则和威严,我们这些孩子也愿意听他的话。我的棋风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再后来,升入高级班里的孩子越来越多,水平也愈发参差。老师们便举办了一个内部大循环赛,选出前六名组建了一个研究班,我以第三名入选了。

大家年龄相仿,棋力接近,通过高强度内战+死活/人子专项训练,水平得以突飞猛进。

时光荏苒,算上我这六位小伙伴有很多已断了联系。但不得不承认,围棋对于智力开发应该还是有帮助的。我们六个后来基本都上了 985/211/QS 前 50 的大学,这在中部小城市中其实并不多见。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遭受到了最大的一个打击。

研究班里有个跟我同年出生的伙伴,姑且称之为 Y 吧。Y 学棋很迟,我在高级班站稳脚跟的时候,他才刚进入门班。那时候我让他九个子,还可以闭着眼乱杀。

但很快他就升入了高级班,过了大概两个月,Y 就跟我互有胜负。

又过了大概半年,和他下十局,我只能偷赢两三盘了,不论是布局、中盘战斗还是人子收束,我都全面落入下风。Y 的实力也开始在我们这群人中稳居第一。

这期间,其实我俩几乎是同步在学习,但 Y 的进步速度就是比我快一大截。那时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天赋碾压。

多说一句,后来 Y 打到了业五之后,也没继续走围棋这条路了。但他靠竞赛保送了清华(降分至一本线录取,本来可以摆烂的,但他结束竞赛回学校学了几个月,高考纯分还是过了清华线……)。

因为 Y 的存在,再加上长大以后生活更加丰富,围棋于当时的我而言,乐趣和成就感都不多了。游戏、音乐、篮球甚至是校园里的漂亮女生,都比单调枯燥的黑白棋子要有意思的多。

所以,我主动跟家里提出上初中以后,就放弃围棋,不学了。爸妈其实也一直没指望我能走职业围棋这条路,所以就很爽快地答应了,但要求我最后参加一次市里的少儿围棋比赛。

于是那次比赛,也就成了我的「退役之战」。它的规模比较大,几乎全市学围棋的小朋友都有参加,要下七轮棋,冠军直升业四。

比赛过程非常跌宕,有机会单开一个回答详述吧。反正结果是我签运极佳,前几轮都没碰到像样的对手。而那位清华老哥 Y,在第二轮就遇上了我棋风暴躁的师妹,经过极其复杂的战斗,师妹爆冷赢了 Y,然后暴躁师妹又遇上了棋风克制的我弟,在第五轮输了棋。

总之七轮比赛,我都没遇到比我强的对手,在决赛击败我弟以后,最后以唯一的七战全胜夺冠。

那一年,我十一岁。

彻底放弃了围棋后,我不再参加任何围棋比赛、对局和学习,网棋帐号忘了密码,连体坛快讯里简短的围棋新闻也懒得听,视频网站里看到相关内容都直接划过。

那个棋盘前托腮沉思的少年,仿佛一夜间就被赶出了生活的小屋。后来的我按部就班地上了中学、大学、工作。开始恋爱,开始有了喜欢十几年的球星,开始有了数十年的故交,围棋又算的了什么呢?

直到 2016 年,master 横空出世。因为大学专业和工作都和互联网行业,我开始在新闻中陆续关注到围棋 AI 。

再然后,某一次在 B 站看到李世石对阵阿尔法狗第三局,那一步「神之一手」大逆转,凡人之躯击败 AI。整个人都被震动了,血脉里的围棋 DNA 也被唤醒了。(尽管从最新的 AI 看,神之一手并不完全成立,只不多刚好卡中了初代阿尔法狗的盲区,李世石才得以取胜。但懂围棋的朋友应该都能理解,这压根就不妨碍「神之一手」本来的光彩和意义)。

与许多人觉得 AI 让围棋变得无聊相反,我是因为 AI 才再次拾起了围棋。从最开始关注蒙特卡洛算法,关注训练围棋 AI 的方式;再后来重新注册了野狐帐号,开始又正经下起了围棋。

水平当然远不如当初了,勉强可以打到个野狐 6 段左右。长大以后,计算力和专注度都退步了许多,不过在大局观和价值判断层面有了更深地理解,越来越能抽身于局部得失,着眼全盘了。

之后的人生里,围棋继续成为生活的点缀。偶尔想起来在网上下几盘,刷刷视频学习最新的 AI 定式,等退休了可以去老友家里喝喝茶,当面切磋几盘。

总而言之,下棋的经历让我有了许多有趣的回忆,也多了一个体悟世界的触角。

如果有机会,将来想必我也会让我的孩子学围棋的。

最后放一张洁宝的帅照吧~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