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文化

1932年春,为了纪念黄安战役的胜利,中*共鄂豫皖分局决定,将黄安县(市)改名为红安县(市),并成立红安中心县(市),下辖红安、黄冈等三县(市)。经过两年多少共区(委)书.记的历练,刘华清调任红安县(市)军区指挥部少共团(委)书.记。

红安县(市)军区指挥部以及红安中心县(市)(委)机关在一个大院。在这里,刘华清认识了县(市)(委)书.记徐宝珊。当时,刘华清经常给徐送文件。他年龄虽小,人却长得精神,又有点儿文化,在机关里很有人缘。徐宝珊也很喜欢他。

幸亏认识徐宝珊,刘华清才在“肃反”中保住一条命。三、“凡是读过几年书的,也要审查。重则杀头,轻则清洗。”

1932年4月初,刘华清刻印了一批《广大青年团员行动起来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的通知,忙着下发。由于当时正患疥疮,他就找别人去发通知,自己到黄家楼医院看病。两天后,突然来了两个县(市)保卫局的人,二话不说,扭着他胳膊就走。

刘华清大惊:为什么抓咱?来人不声不响。到了县(市)保卫局,他大声质问:“为什么抓咱?”保卫局的人语出惊人:“你是反革.命、改组派!”根本不容他争辩,就把他关进了禁闭室———那时叫“局子”。

当时,鄂豫皖苏区斗争形势发展很快,主力红军、根据地发展迅猛,对敌斗争形势很好。可是张国焘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贯彻错误的“肃反”正策,混淆了敌咱矛盾以及是非界限,并且利用大家对叛徒内干的仇恨心理,大规摸搞“肃反”运动。革.命队伍内人心惶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刘华清遭到逮捕。

刘华清被关进“局子”后,见满屋子都是人。光线暗,开始看不清是谁,过了一会儿,他才慢慢看清了。地上铺满稻草,屋里人有坐的,有躺的;有不认识的,也有认识的,甚至还有比较熟悉的。大家没人讲话,只是彼此看看。这时,刘华清发现,有个头发很长的人认真盯了自己一眼,往一边挪挪身子,腾出块地方。他就走了过去。刚一坐下,他就惊住了,这个头发乱蓬蓬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入檔介绍人潘思约!刚想询问,潘思约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暗示他不要出声。然后,他的眼睛又回到呆滞状态。

刘华清只好赶紧闭嘴,心里难过极了。几十年后,他感慨地说:“想哭,又不敢。”

4月天气,晚上很冷,可是谁都没有被子盖,就躺在稻草上互相挤着取暖。刘华清在“局子”里整整关了三天,没有人以及他说话,也没有提审他。可是,屋子里的人,每天都有被提审的。有的回来了,有的一去不复返。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