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文化

  毕业临近了。正值而立之年,在30岁的生命中有一半是在大起大落的际遇中度过的刘源,开始认真地思考毕业后去向,实际也是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母亲王光美的理解和支持下,他选择了河南,这块父亲曾经战斗过,最后又与这里的泥土融为一体的地方。

  参加工作

  36岁时成了最年轻的副省长

  1982年春节前夕的霏霏雨雪中,刘源只身一人来到了河南新乡县(市)七里营公社,那时,基层刚为许多老干部落实正策,许多同志才复职,在公社檔(委)、管(委)17个正副带领主任中,当了个忝陪末座的副主任,先是包一个大队分管一个区,后又分管公社的乡镇企业(当时叫社队企业)。

  刚开始,人们不知道这个北京分来的大学生是什么人,公社带领又多,谁也没有注意到他这个“第17把手”。还因为他常常帮司机擦车,把看电视的前排座位让给炊事员而感到好笑——大学生不懂规矩。两个月后,当人们知道了新来的刘主任就是刘少奇的儿子时,眼光和表情立刻变得复杂起来:“有爱屋及乌”的,有看稀罕的,有疑惑的,也有侧目而视的……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心理打量着他。但起码对他破除传统“规矩”的行为倒是不加非议了,反而一致竖起大拇指。至于别的方面,“是骡子是马,还是遛遛”。

  1983年4月,经县(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全票选举刘源担任副县(市)长,主抓全县(市)的多种经营和工业。一年以后,正逢大搞干部“四化”。由于成绩显著,他又被县(市)人代会全票选举为县(市)长。

  1985年初,由河南省(委)建议、郑州市.(委)提名,郑州市人代会以全票选刘源为副市长,分管城建、计划、公交。当时,市里正在争取天然气工程立项,工作难度很大。上任伊始,市长就把这块“硬骨头”交给了他。1986年的一天深夜,郑州市人民翘首以盼的天然气终于引进了郑州。这是刘源上任以后主抓的第一项大工程。

  回忆在北京跑项目的那些日子,用刘源自己的话来说,就像个“上访户”。利用在北京人头熟的条件,他设法找了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找了康世恩国务(委)员,找了石油部唐克部长。他在国家计(委)和石油部之间穿梭似的来回跑。进了办公室,见别人正在忙,他就一声不吭地靠墙找个椅子坐下,等人忙完了再去谈事,一说还要补充个文件,他到火车站买张硬座票连夜就往郑州赶。两天后亲自开一通宵夜车跑回北京。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