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归原》的讲述方式同书中串起所有人物的二十四味归元散的制作与治疗过程很类似,从刷、捣、碾、切、铡的修治,到洗、淋、泡、浸、润的水制,再到炒、灸、煨、掸、淬的水火制,最后制成蜜丸或是浓缩丸。成丸的归元散进入病人身体后,前期的作用缓慢,有进有退,逐一发现再逐一攻破病灶。这是一段漫长的极其需要耐心的过程,但在最后根除病痛的对决中,归元散一改温吞与绵柔,变得果断又强势,让病人与隐秘的病灶都猝不及防。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者像处理中药药材一样,按照一道道工序,让人物一点点饱满,同时又模拟归元散的治疗过程,由表及里,一层层去掉人物的包装,找到他们隐秘的病灶。在这样看似矛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神秘低调之下的另一个方田一郎,看到了寡言少语之外的另一个大岛竹内,看到了秀山村的两个布宇,看到了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与日本的战争进入尾声以及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存活下来的人,如何在隐秘的角落里,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相望与相处。
在小说的结尾,日本方田制药株式会社对中国秀山制药厂,就草药祖方、活性成分等方仿制原研药物专利侵拳诉讼案审判结束时,那些隐秘的角落,有的被治愈了,有的被揭开了。
方田制药的起步、发展和在市场上的良好声誉,都归功于归元膏及其衍生产品。而归元膏专利的成功申请,则要归功于方田一郎异于常人的诚实和坚持。
在申请专利的几年里,归元膏的申请屡次“不予通过”又屡次准时出现。方田一郎更是“一丝不苟地每次都像第一次一样从草药的习性、功效、药用,以及制备方法,甚至对古法制作归元膏的药理以及分离技术进行叙述”。
在寻求投资时,方田一郎拒绝在宣传归元膏的时候使用类似“包治百病”的字样,“不能说什么效果显著”“他一再强调,做那种宣传本身就是对归元膏的侮辱,因为归元膏本身的疗效就是最好的宣传。”投资人们都说方田一郎“是个诚实的人,而且一直用诚实检验诚实,他用诚实告诉我们,你们是一群不敢面对诚实的傻瓜。”
正是这种让人并不愉快的诚实和不太舒服的坚持,最终使方田一郎达成心愿:归元膏的专利申请成功,方田制药从无到有。
“方田一郎是个诚实的人,这是所有认识他的人给出的一致评价。”但也有例外:比如研究精神方面问题的大岛竹内,他对诚实的理解有点不同:“人类基因里堕落可比诚实容易得多,而诚实是件艰难的,要用刻意的意志力控制的,基因链的多样复杂,总是好的和恶的做着博弈”;比如方田一郎自己,他发誓做一个时时刻刻严格的诚实的人的原因,是一位亲密的朋友做了一件不诚实的事,这件事让他深深痛恨。但对于这位亲密的朋友和做过的不诚实的事,方田一郎绝口不提。
方田一郎别扭的不只是诚实。比如作为公司的董事长,他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比如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属于汉方的归元膏进入中国市场;比如他与老兵们之间亲密又疏离的关系。
与其他的药品不同,归元散在日本的推广,靠的不是平面或是多媒体的广告投放,而是最古老的人力站街宣传,而承担了这份人力工作的是一群战后的老兵,他们“在街道、车站、公园等用笨拙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推销方式为归元膏打开了市场”。当归元散逐渐获得口碑立足市场后,方田一郎也为老兵们提供优质的养老场所和就医的保障。但奇怪的是,方田一郎本人对老兵的态度非常冷淡,“他和老兵更像闹僵的父子关系,相互帮助,又相互不理。”
除此之外,方田一郎还常年资助曾在731细菌实验部队做过助理研究员但患了某种精神障碍疾病的大岛竹内进行一项特殊研究:如何消除人的潜意识。大岛竹内在与方田一郎为数不多的谈心中,说到“他的灵魂留在了遥远的中国东北:‘中国人被杀死前,都会骂我们不得好死。当时觉得可笑,不过时间验证了中国人这句话的厉害,老兵并没有得到好死,被噩梦、被痛、被疾病折磨到痛不欲生,折磨到恳求死神,告饶忏悔,死亡才会慢悠悠降临。’”不久之后,大岛竹内自杀,研究没有结果。
方田一郎进入退休生活之后,偶然光顾了一家写着汉字“中国饺子”的小饭馆。男主人是中国人,女主人是战后被中国人收养的日本遗孤。女方人努力地道地说着日本,但还是有很明显的破绽,和自己尴尬的认同感一样。
“在中国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外人或者异族。反倒是回到日本后,遇到太多异样目光,好像我是异类,而日本是我的祖国。日本亲戚告诉我重新开始。可是,我的内心里无法咔嚓一下,重新开始。”
而此时作者引入的《朝日新闻》更像一记猛药:“战争遗孤的内心永远是矛盾的,在法律上是日本人,但在感情上又是中国人。而日本又是个集体主义意识很强的国家,不管血统上是不是一样,只要脱离了大集体,就不被认为是同类。所以说,这也是战争遗孤与日本正*府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
战争结束之后,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人,有着自由的身体和被禁锢的灵魂,他们尽量如平常人一般生活,但却在固定的场合——老兵俱乐部,拼凑着被枪炮和鲜血击碎的生命气息。而那些被留下的遗孤,说不清是不幸多一些还是幸运多一些。他们被战争夺走的亲情与血脉相连,在异国他乡重新获得,却又不得不在成年之后面对本民族充满敌意的身份认同,就像永动的钟摆,时时刻刻左右不定。
大岛竹内说,“8岁的男孩儿的细胞是真诚的,就像住在森林里的顽皮精灵,喜欢恶作剧和搞破坏”。
8岁的男孩,是一个不算太淘气也不算太懂事的年纪。小说里有4位着笔很多的8岁男孩和一群一笔写过的8岁男孩。
方田一郎在8岁那年,日本败势已定,战争进入尾声。他亲眼看到父亲被自己养的狼狗溺死在河中,看到母亲为了登上返回日本的船,抛弃自己,低身乞求别的男人。他成为了战争遗孤,用枪杀死了溺死父亲狼狗,在奄奄一息前,被秀山村村民布六叔救走,改名为布宇,服用了归元汤后身体慢慢康复。
出生在秀山村的布宇在8岁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跟着父亲布六叔一起赶集,听父亲的吩咐,在店铺外乖乖等候,却也没有出现。布六叔在多方打听之后得知,布宇被一个穿着白大褂的日本军医带上了一辆红十字的车。那位军医属于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别称731细菌部队。
大岛竹内死后,人们才知道他生前资助过78名男孩,从8岁到大学毕业,甚至出国留学。
归元散专利的案子审结,方田制药获胜,因为证明方田一郎是布宇的文字材料和遗失的药方无法找到。但就在方田制药举行庆功活动的当天,方田一郎藏了多年的秘密被两个热心助人的8岁的中国男孩无意中发现了。
作者在讲述时没有故布疑云,而是通过一点又一点的“别扭”之处将读者带入其中。方田一郎的神秘与别扭是病灶也是开启隐秘角落的机关,就在他的身份和经历几乎全盘托出的时候,故事卒然结束了。
不论是日本方田制药的归元膏还是秀山制药的二十四味归元散,不管是口口相传的女贞部落的还魂汤,还是布家一代代心口相承的一纸药方,无论是传承的人、盗走的人,还是制作的人、服用的人,归元散都会渗入隐秘的角落。就算你曾执著地背向而行,但最后的最后所有人都是走在归原的路上。这不是简单地讨论诚实或是谈论创伤,而是展现人性的复杂:无差别的爱和宽容不能温暖每一个有过创伤的灵魂。
长篇小说《归原》是个丰富又带有传奇性的故事。作者行文平实细腻,前期线索铺垫得犹如百溪汇川,自然而有序,最后的庭审部分一改不急不徐的节奏变得紧张凝重,有一种猛药沉疴相冲之感。美中不足是捶打心灵的力度仍有欠缺,有历史的跨度但少了历史的厚度,读过之后震撼不足。
(文:有鸣仓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