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大件”乐器的不同性能
京胡(早称胡琴),是一件穿透力极强的高音拉弦乐器。紫竹担子,毛竹筒、蒙蛇皮,硬木轴子,配弓子,体形较小。中间安一千斤勾,两根琴弦五度定弦。早时用丝弦,现多用特制的钢弦。
京二胡,经过不断改进,形成外形区别于其它二胡,声音洪亮,专用于伴奏京剧的拉弦乐器。硬木(一般为花梨或红木)做担子,相同木料制六角型琴筒,蒙蛇皮,硬木轴子,配弓子,体形适中小。千斤、定弦、用弦同京胡。
月琴,因其音箱呈圆形,琴脖较短,远看像一轮明月而得名,是一件音色明亮的弹拨乐器。圆形音箱的外沿用硬木(多用老红木)制成,前后镶嵌桐木板,琴脖、琴头、扶手用相同木料,四轴子多用黄羊木。前装若干个品,早时里外各安二根同度弦,成五度关系,后虽改为二根或三根弦,演奏者只弹奏外弦一根。早时用丝弦,现用钢弦。用拨子弹奏。
小三弦(也称弦子或南弦子),是一件音色清脆、穿透力很强的弹拨乐器。硬木(多用红木或铁梨木)制较长的担子(指板)、琴头和鼓子(呈竖椭圆形),鼓子前后蒙蟒皮,中间放码。三根弦,现多用外、中二根弦。早时用丝弦,现多用钢弦。用拨子或指甲弹奏。
三、四分为二而一的和谐统一
1.拉弦乐器——京胡、京二胡,运用区别于其它民族拉弦乐器的特殊演奏方法,去追求京剧皮黄腔特有的韵味。演奏者通过运用“揉、抹、打、滑、颤”等演奏技巧,达到演奏与演唱特点、风格的一致。伴奏服从于演唱。这种伴奏追随于演唱的传统,使得伴奏与唱腔旋律和谐统一,成为一个整体。要求演奏者运弓饱满,音准、节奏准确无误,抑、扬、顿、挫有致,托腔保调严谨,精纯熟练。
2.弹拨乐器——月琴、小三弦,也运用特殊的演奏方法,努力追求京胡、京二胡奏出的京剧韵味。利用自己的演奏特点,促成与京胡、京二胡的统一谐和。要求演奏者长轮要密要实,附点音符干净利落。演奏各种复杂段落时,要顺畅自如,得心应手。特别是在伴奏老生、花脸、老旦为主的剧目中,发挥最佳的演奏效果,以此取代京二胡的位置。
3.“四大件”中京胡是主奏乐器,起到领衔作用。在京胡的引领下,其它三件紧跟京胡,尽力达到节奏与速度上的一致。在各自充分发挥其器乐功能前提下,做到协调统一,成为“一颗菜”,共同完成演奏与伴奏任务。
4.高低交替的演奏效果,显示出“四大件”中拉弦与弹拨两个部分的各自特性。首先、京胡、京二胡虽然在演奏法上存在一些差别,但总的来说,其运弓、定弦、指法与所追求的音韵效果等都是一致的。其次,月琴、小三弦虽然在演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但定弦、某些指法、弹拨法与所追求的演奏效果都大体相同,与京胡、京二胡形成不尽相同的两大演奏方法与特点。
以伴奏西皮(包括反西皮和南梆子)为例: 京胡、京二胡定弦为“63”,而月琴定“3”,小三弦定“73”。如出现“335 6561 5”时,前者正处于外弦音较高且响亮的几个音之中;而后者则处于“上手把位”比较暗淡的音响状态中。如出现“661 2123”时,前者多为里弦中较弱的几个音;后者则换为“下手把位”奏成“661 2123”为高音、响亮的位置,从而形成“你高我低,你低我高,你强我弱,你弱我强”反复出现的交替现象。
5.“四大件”在演奏和伴奏中,四、五、八度协和音程是经常出现的。例如月琴、小三弦用空弦的“3”代替旋律中某些较短的“6”或“7”.与京胡、京二胡的旋律构成四、五度谐和音程。有时还会产生“支声复调”的效果。又如京胡与京二胡在许多长音中,经常奏成八度谐和音程。如京胡奏西皮的“6”,或二黄的“5”、反二黄的“l”时,京二胡故意奏成高八度的“6”或“5”、“i”,听起来和谐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