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悬幻故事

本文经女拳主义贴吧微博人方账号授拳转载

  董永卖身葬父,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一百匹绢替董永还债。女子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罢了。”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但仔细一想这故事难道不会是件抢劫杀人案,董永杀了女子抢了她的绢还债,这才更符合逻辑吧。

  王宝钏是宰相王允的女儿。不顾父母之言,下嫁贫困的薛平贵为妻。被父母赶出家门,薛平贵入伍后,王宝钏独自一人在寒窑中苦度18年。薛平贵回来,并不是想接王宝钏回去享福——这时他是高贵的驸马爷,这个糟糠妻只是麻烦而已。

  他回来,假扮成一个人员,故意调戏王宝钏,心想只要王宝钏有半点不贞,就杀了她。不料此时王宝钏虽然已经不记得丈夫长相,但坚决反抗调戏,果然是忠贞不二,薛平贵这才和她相认。另外还尽情嘲讽了看不起他的相爷岳父 !

  后记:王宝钏和丈夫重逢后,当了皇后,仅仅过了18天荣华富贵的日子,亡于闺中。

1.我觉得吧,要是薛平贵不来,王宝钏至少还能再活十八年,虽然日子过得苦,不过心里有个盼头啊。薛平贵一来,擦!你妹滴!原来他有别的女人了,支持了王宝钏18年的希望顿时破碎,还能有个不死么?

2.我还怀疑是被西夏代战公主杀的。善战的公主会容忍有一个沦为贫民的女子压在她头上,做正宫皇后……或者阴暗一点想的话,我觉得薛平贵兴许都是默许这件事的,他用十八天显赫的身份来报答王宝钏的十八年苦等,然后默许公主暗中杀了她,继续用这个身份去报答公主帮他抢天下……他天下都是那公主帮着打下来的,惹得起人家嘛,王宝钏就是一个正治牺牲品,既显得他有情有义,又因为没拳没势可以轻易就除掉了。

3.吃死的!这个有点雷,不过也是有依据的。王宝钏十八年来靠挖野菜充饥,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相爷千金,落魄寒窑,还跟自己的父母堂前三击掌,断绝了关系,没人接济她,肚子十八年没沾什么油水了,薛平贵把她接回去享福,一下子吃太多,肠胃承受不了就吃死的!!古代闹大饥荒的时候,朝廷开仓赈灾,都会嘱咐百姓,不要一下子吃太多,就拍吃出事来,什么胃肠炎,现在是小意思,在古代可是连感冒都能死人的。从小就恶心这故事。相府千金,为了真爱啊......就“应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样”从此难忘你容颜啊......抛绣球而已啊就和父母断绝关系啊!相爷,阅人无数,一眼就看出了薛平贵是个人渣!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贫困一无所有,寄人篱下受兄嫂虐待。有一天,老牛告诉他,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去洗澡,叫牛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再还给她,并要求和她结婚,她一定会答应。牛郎就照样做了。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男耕女织,牛郎的经济状况好转了,不仅不用寄人篱下,还生了一男一女。

  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织女捉回去。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等牛郎挑了两个小孩,追到天上去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他们天天隔河想望啼泣,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

  从我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就觉得怪怪的,什么样的真爱会从偷窥洗澡偷人衣服强行扣押小姑娘开始的啊?长大之后看多了社会新闻,忽然回过味来,这尼玛难道不是古装版的拐卖少女案件?

  在牛郎织女故事里,王母是反面形象。不过王母只是解救了织女,并没有惩罚牛郎,也没有把她的孩子救出来。于是心心念念孩子的织女,只能七夕的时候去见牛郎,去看看自己的孩子。这里,孩子成了控制母亲的人质。如今被拐妇女的处境也差不多,囚禁强干她们的男人,几乎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很多被拐妇女还因为不能带走孩子而被迫留了下来。

  小时候的回忆是:成亲后,田螺姑娘把螺壳拿给丈夫,从螺壳里源源不断地涌出白米。小伙子拿米去卖钱,从此他和田螺姑娘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但这本书的结局却是:小伙子怕田螺姑娘回去,就把她的螺壳砸破了!

  书里面的故事,如果放在今天,讲的就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穷屌丝好不容易有女人搭理了,虽然女人的动机只是同情帮助他做做义工,不过他却得寸进尺,要求女义工陪他吃饭,给他当老婆,因为害怕女义工搬走,还把女义工的房子给卖了。

  《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抛弃的故事。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

  本来是一部歌颂自由恋爱的小说,但作者为了替张生变心的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于是这个故事也就从“始乱终弃”的《莺莺传》,变成了“从一而终”《西厢记》。

  《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对《西厢记》的不同评价,很有意思: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

  别忘了,他们管这些叫——爱情。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