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天地

  经过三次高考的妈妈,最后在1980年8月份终于收到了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通知书,如愿进入了大学学习。

  上中专技校也需要高考成绩

  “那一年我对分数印象深刻,本科线是350多分,重本线是365分。我考了366分,其中英语只考了20多分,因为英语成绩按30%计算,折算下来只有9分。我的第一志愿填了四川大学,不过分数依旧不够,最后调配到了第二志愿四川师范大学。而身边也有同学考上了清华北大。”妈妈说,对于60年代出生他们来讲,高考真的是非常重要以及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是改变一生的机会,因为那个年代就算要上中专、技校也是需要高考成绩的,要不然就只有当工人或者自己找点事情来做。

  “如果当年不是我以及我家人坚持让我去学习参加高考,我现在也就是一个工人,说不定早下岗了,现在也不会在高校工作。”妈妈说,庆幸赶上了恢复高考的时间,庆幸自己努力过,庆幸因为自己坚持而让自己如今变得更好。

  70后考生

  有种“补脑神器”叫三勒浆

  东哥年龄:39岁职业:国企人员

  77年出生的东哥,参加高考是96年。对于他来说,整个高中的回忆,高考占的比重不太大,不过有一些关于高考的故事,还是可以拿出来讲一讲。

  东哥是重庆人,高中在7中,高考前后的回忆其实还是蛮多。

  一面墙都是三勒浆瓶子

  “我们年级5个班,只有一个文科班,另外4个都是理科班。”东哥说,那个时候没得什么快班慢班之分,大家还是有共同的目标:奔向高考,所以总体氛围还是有的。

  他们为了高考也是想尽了办法,其中有一个事情,让东哥现在就记忆犹新:那个年代“三勒浆”特别流行。传说这个东西喝了可以提神醒脑,帮助考试,那段时间在高三学生中特别风靡。

  “我是文科2班,班上有同学喝,不过不多。隔壁理科3班的40多个人,大部分都在喝,喝完的空瓶子放在教室里摆了几乎一面墙。”东哥说,教室后面有嵌进墙壁的柜子,原本一排一排的格子是用来给大家放杯子的,结果大家就把三勒浆的空瓶子放到一排排格子里面摆好,放不下了就放到教室最后面的地上。“隔壁班不晓得有好多个空瓶子,反正我们还是觉得很壮观。”

  除了撕书没有其他庆祝方式

  至于高考期间的印象,东哥坦言:一切画面都停留在96年7月7日高考前,自己站在八中操场上准备进考场考试前的瞬间。

  “现在客观来讲,之前准备考试,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真的蛮紧张;主观上来说自己还是想更努力做得更好,不过5、6月份的时候就已经麻木了,这些感觉都没有了。”东哥说,现在回想除了紧张,就进考场前在操场上的那一刻了,整个考试都是梦里懵懂的就过了。

  东哥96年考试的时候,高考时间是7月7日、8日、9日,比现在高考时间还是晚了一个月,并且那个时候是“3+2”,既是语数外+历史正治,没得现在综合考试这一科目。

  “高考完了大家的庆祝,我还记得。”东哥说,他们考试是在8中,不过每一科考完了都有同学会学校教室、宿舍撕书,最后考完了更撕得疯狂。“虽然现在看来并不提倡学生们高考完了撕书,不过那个时候庆祝和发泄途径没得现在多,因此自己记得很清楚。”

  保送、特长生没有现在多

  当然,东哥那个时候高考并没有全部占据他们的生活,他和伙伴们的记忆还有足球。“记得高考前重大还来我们学校招了好几个特长生,他们的高考前后就要好过的多,轻松不少,因为需要的分数听不高。”东哥说起还是表示羡慕,尽管他们高考时免试、保送或者招特长生名额等等“巧”途径入大学不如现在多,不过始终有同学是“幸运儿”。

  80后考生

  “古惑仔”上了两次高三

  飞哥年龄:33岁职业:自由职业者

  对于80后的飞哥来说,高考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说起自己的高考故事,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他却仍然记忆犹新。

  放弃高考当矿工

  飞哥1983年出生,2003年读高三。这一年,他本应该参加高考。那时的他,觉得很多成功的人都不一定是高材生,再加上升学压力、学费压力,他觉得太累,没有希望,就选择了放弃。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