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他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萌生,“我想了很久,想着考上大学还要借钱上学,毕业都多大了?还不如现在就开始挣钱。”虽然家里人以及老师和朋友都劝他,不过当时的他早已铁了心,所以高三下学期开学两个多月,他就在老家镇上的煤矿当矿工。
家里人在他打工期间都还不断说服他回去报名参加高考补习班。“不过我一直很坚持自己的想法,很固执。”
送同学上大学才知道外面世界真好
不过到了2003年9月中旬,飞哥却报名参加高考补习班,准备2004参加高考。
当时,飞哥的一帮要好的高中同学都考上了大学,要去外地读书,彼此间就结伴相送。“那个时候,我们喜欢看《古惑仔》,重情义,学得多,模仿得也多。”送同学去读书,飞哥也接触到了高校,才知道外面的世界真好,大学真好。回来后的第二天,他就辞掉了工作去学校参加了高考补习班。
重新回归高三生活的他,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实了。他说自己之前调皮是出了名的,现在就老老实实地上学,心也静下来了。从之前考语文都只做选择题,到后来语文老师到处表扬他。最后,他高考语文考了124分。飞哥说,放弃高考那年,他什么课都不听,成天看《读者》、《青年文摘》,“累起来都有一大摞,我喜欢看这类杂志,每次看会思考很多东西。”
到了2003年10月下旬,他又从理科转到了文科。
为了上本科线,他选择了当艺体生——学体育。“那个时候也没有别的什么信念,就是想上大学,不要别人笑话。”当艺体生,不用一天到晚都上文化课,飞哥说自己当时是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上上自习。800米、铅球、立定三级跳、专项考试、健美操都是每天必须练习的,虽然自己是半路出家学体育,但还好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所以体考的时候一切都还很顺利。
备战高考在寝室开起小卖部
说起备战高考期间最难忘的事,他说就是那个时候在宿舍开小卖部卖方便面、零食、等等。“那个时候一个月生活费150元,包含交通和伙食费,小卖部一个月的利润都有100多。由于学校是全封闭式的,校内没有小卖部,其他同学也开过,但被查封了。自己跟宿管大爷好,经常发烟给他们抽,所以就侥幸没被查封。”
每天下午训练完他就会去周边的批发部进货。小卖部在宿舍里,都是放学了才会有人买,“放学了就是休息时间,休息时间不会影响学习。”
高考故事,给人生带来了不少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精神营养库”。人们重拾起的可能不再是以往的激动,但往往还能找到催促奋进的动因。
高考模式又已启动,很多人会回味起这个“非常时刻”,因为它对个人成长具有别样的意义。
本年,迎来了恢复高考的第40个年头。尽管对考生来说不会有特别的感觉,不过对于那些曾经历过高考的人而言,回想以往的高考故事,里面就有着许多的人生感慨与沉思,或是不变的初心,或是人生的感恩,或是成才的转折,凡此种种,都展现了高考这个重要“赛事”的独特内涵。
高考很艰辛,不怕吃苦,才有收获。前几天,看“网红校长”郑强的演讲,他当初参加高考,为了不迟到,不乘公交车,一大早就起来赶路。中午吃饭,也就是啃两个馒头。这种特殊的人生体验,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存在,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而已。不管你考得如何,克服高考中的各种困难,留下的细节都刻骨铭心,并可视为难得的财富。
高考过程中,一同经受“煎熬”的还有老师。人们在分享高考故事时,自然会念想到引领自己步入考场的老师。就如接受采访的南大高材生姚介元所言,他至今一直难忘教他们的一批骨干教师。这些教师敬业、热情、无私和负责,考生把对他们的感恩,深藏于内心,回报他们的应是自己的努力和成绩。
高考故事,对人生还有更多的感悟。大家熟悉的马云,前两次高考落榜,可始终不言放弃,终于在第三次高考中考取了杭州师范学院。所以,当他回首这段高考经历,就非常感慨,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人生路上,没有一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只有勇敢地笑对人生,才能不惧困难,收获成功。马云的奋斗经历,看似是一个个例,实际具有一定的共性,高考仅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但远不能与成功与否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