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天地

“现在的凌江村由原来的尧唐和凌江两村合并,有2000多人,学校招收本村生源。”余崇禧告诉记者,这所学校目前一年级有7人和二年级5人。村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孩子都去镇上念书。由于近年来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还有尧塘新修饮水库区,不少村民移民镇上,所以,学生越来越少,办班规模就越来越小。

余崇禧说,自己主学的科目为语文,但还要教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所有的学科。学校里没有多媒体教学,墙壁粉上一块便是黑板。 除了教学,余崇禧还要负责学生的午餐。“每天早上骑摩托车从家里过来,总忘不了带上家里的菜给孩子们吃。”他说,每天中午11点半下课,利用下课时间给12个孩子做饭做菜。

曾经有过很多次调动的机会,余崇禧也动摇过,但还是放弃了。“在这里呆久了,对这里的孩子和学校也了感情,如果我不在这里,这所学校肯定会没了,孩子太小,去镇上上学不安全。”余崇禧说,学校身处大山之中,新老师调不来,往往待几天就走了。

之前工作的大洞学校,也是深居大山之中,距离学校不远处有一个水库,每逢大雨发生洪涝灾害时,余崇禧都要把班上的20多个学生一一送到家里才安心回家。

任教27年来,看着数不胜数的学生读完小学,走出大山,考上大学。“本年就有我曾经教过的5个学生考上大学,其中2个一本,3个二本。”他笑着告诉记者,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也无怨无悔,看到孩子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更加坚定了自己坚守山村学校的信念。

为雪域高原孩子插上腾飞翅膀

——记岳阳市援藏教师邹四雄

自2016年年初进藏以来,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邹四雄主动融入当地,全力献身教育,带领三高人,开创学校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去年他当选为西藏自治区第九次檔代会檔代表,本年还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援藏援疆干部,自治区檔(委)正*府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自治区教育厅最美援藏教师,岳阳市优秀支教教师。

记者了解到,邹四雄原是岳阳市一中的一名中层干部,2016年上半年,他报名组团式援藏。入藏初期,学校在建,宿舍就是办公室,邹四雄写个文稿得去网吧,晚上回宿舍,没有路灯,没有公交的士,步行至少要一个多小时,途中两次被野狗追赶,几次碰上大雨患重感冒。

“刚来西藏的时候,高原反应明显,夜晚不能入睡,胸闷气短。”邹四雄只能服用红景天缓解高原不适症状。在他的床头,经常放着一个笔记本,只要想到工作的事,尤其是关切教工和学生安危与利益的事,即便躺下也会立即起来做记录,一年半下来,他两鬓染霜,头顶脱发。进藏以来,他听课100多节,到6个牧区做家访,与当地12所学校交流,阅读有关西藏的著作23本,撰写民族教育文章10余篇,能说简单的藏语,有许多藏族师生朋友,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